湖北宜城: 小店传戏韵,帮扶润乡情

2025-08-27 09:18:32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搭建的是戏台,点燃的是希望。在湖北省宜城市孔畈村,知音便民店主魏华用她对花鼓戏的热爱,让古老非遗在现代乡村焕发新生机。老戏新声:小店铺里的非遗传承正午的日头稍落,孔畈村的花鼓戏小舞台便开始热闹起来。魏

搭建的是戏台,点燃的是希望。在湖北省宜城市孔畈村,知音便民店主魏华用她对花鼓戏的热爱,让古老非遗在现代乡村焕发新生机。

老戏新声:小店铺里的非遗传承

正午的日头稍落,孔畈村的花鼓戏小舞台便开始热闹起来。魏华身着戏装,水袖轻舞,唱腔悠扬。台下观众坐得满满当当,伴随着锣鼓声,叫好声不绝于耳。

“我们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是老年人和小孩。”魏华回忆道,“开店初期商品卖不动,没有吸引力,顾客不上门,一筹莫展呀。”

客户经理邹涛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向局里反映,很快为魏华的小店制定出了一套改造方案:搭建花鼓戏舞台吸引客流,改造门面留住客源。

“烟草公司帮忙换门头、重新布局,现在环境好多了。”魏华指着如今焕然一新的店铺说,“花鼓戏小舞台每天都坐满了人,老人小孩们都来我这儿听戏,小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

花鼓戏团正在演唱《流水面貌更加新》

非遗赋能:老技艺焕发新活力

襄阳花鼓戏是流传逾百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孔畈村已经传承了两百多年。2011年5月23日,襄阳花鼓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魏华在经营店铺的空隙坚持每日练习花鼓戏,练就了一身扎实唱功。在孔畈村“乡土人才”、花鼓戏传承人孔令友老师的带领下,她组织本村花鼓戏爱好者组建起了戏团。

“小店生意红火了,魏华心里那点‘文化火苗’也烧得更旺了。”宜城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介绍,2021年,魏华带头组建起了花鼓戏团。当地政府和宜城烟草大力支持,出资为花鼓戏演员新购置精美戏服和专业设备。

魏华焕然一新的店铺

融合发展:小戏台撬动大经济

随着小店名气大增,魏华开始尝试直播带货。“大家好,我在流水镇孔畈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仙女下凡观孔畈》,欢迎大家来孔畈村旅游......”镜头前,魏华从容自信,俨然一位乡村推介官。

逐渐高涨的流量让花鼓戏团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不少地方政府、企业邀请戏团驻场演出,带动戏团成员增收过万元。孔畈村也借此发展旅游经济,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带动村中多人再就业。

“魏姑娘这戏台子搭起来,游客跟着来,我们也能在家门口挣钱了。”一位村民高兴地说。

乘着非遗文化的东风,宜城市烟草专卖局再次对魏华的店面进行升级改造,将店铺打造成集旅游咨询、村民服务和农产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便民服务综合体。

“我们村里老人多,我这无偿帮他们缴纳社保、代收寄快递,能帮的上他们的我都尽量做。”魏华一边帮老人办理业务一边说。

如今,魏华的知音便民店不仅是农忙过后的休闲场所,更是热闹的文化中心,成为非遗传承带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根据地。店铺内处处充盈着非遗戏曲的味道:别具一格的热门打卡牌、戏曲小生的推荐卡、非遗文化的零距离体验区、花鼓戏邮贴,浓浓的非遗文化味儿让原来的“坐等客不来”变成了现在的“坐等客来”。

“守艺,守的是一份热爱,更是一份传承。”魏华说。如今,她带领的花鼓戏团不仅在本村演出,还经常受邀到周边地区表演,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这门古老的艺术。

魏华与烟草局员工一起直播带货

从一个小店铺到一个戏团,从一个人到一群人,魏华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生命力。非遗文化与现代经营理念相结合,不仅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武骜琦 刘丽)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