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干部在工作场景之外的生活领域,更是检验干部职工纪律意识与作风修养的“试金石”。老河口市烟草专卖局跳出传统工作场所监督的思维局限,以“多方联动、内外协同、科技赋能”为核心,创新构建多元化监督体系,将廉洁防线从工作场景延伸至日常生活,让廉洁自律成为每一名干部职工的行动自觉。
亲情助廉:以家为“哨点”,筑牢廉洁“内防线”
家庭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关口。老河口市局将家庭监督作为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系列温情举措,让亲情成为廉洁守护的“纽带”。
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组建家访小组,利用下班时间或节假日走进干部职工家中,为家属送上《廉洁家庭倡议书》。“张姐,您爱人在关键岗位,咱们得多提醒他守住底线,一家人平平安安比啥都强。”在家访职工家中,班子成员结合近期行业案例,与家属拉起家常。这种“拉家常式”交流,既讲清廉洁纪律对个人职业发展、家庭幸福的长远影响,又以“身边人身边事”为镜,让家属直观感受监督责任的分量,主动化身“廉内助”,在日常相处中常吹“廉洁风”、常念“紧箍咒”。
同时,面向全体干部职工家属开展“一封家书话清廉”活动,鼓励亲属将心底的叮嘱、对家庭的珍视、对廉洁的期盼倾注笔端。有的家属写道:“你守得住清廉,我们才能守得住团圆”;有的写道:“咱家的幸福,不在别人的羡慕里,在你的两袖清风中”。这些带着温度的书信,既是亲情的传递,更是无声的提醒,让干部职工在墨香中时刻绷紧廉洁之弦,从“要我廉”转变为“我要廉”。
群众护廉:以民为“慧眼”,织密监督“立体网”
群众监督是最广泛、最直接的监督力量。老河口市局坚持“开门搞监督”,主动拓宽群众参与渠道,让干部生活领域的廉洁风险在“聚光灯”下无所遁形。
在办公楼大厅、服务窗口、办证大厅等显著位置,放置“码上纠风”公示牌,公布24小时举报电话、专用邮箱及二维码举报入口;向零售客户、社区居民发放《干部生活作风监督指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明确监督重点。“以前不知道该咋监督,现在拿着指南一看,哪些行为要注意、咋举报都写得清清楚楚。”零售户赵大哥拿着指南,指着“干部是否接受宴请、是否借节日收礼”等条目说,“这监督渠道一畅通,我们也能帮着一起守好廉洁的门。”
针对零售客户与工作人员接触密切的特点,定制“廉政监督联系卡”,随烟证办理、走访服务时同步发放。卡片上清晰标注“干部生活作风”监督范围、匿名举报方式及“严格保密”承诺,让客户在发现苗头性问题时能“一键反馈”,真正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服务“最后一米”。
图为“码上纠风”公示牌
专业督廉:以“专”为“利剑”,校准纪律“定盘星”
监督的专业性决定治理的精准度。老河口市局组建“廉情监督专班”,打造“纪律监督特战队”,为干部生活作风监督注入专业动能。
从社区工作者中遴选政治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熟悉社情民意的人员担任廉情监督员,通过“理论+实操”专题培训提升履职能力。“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关注干部职工在社区的社交活动、生活作风。”在培训会上,廉情监督员认真记录着工作要点。专班明确监督员通过“四不两直”明察暗访、定期谈心谈话等方式收集廉情信息,让专业监督更具针对性、穿透力。
图为廉情监督员聘任现场
科技赋廉:以“智”为“引擎”,激活监督“新动能”
面对干部生活领域监督,老河口市局主动拥抱数字化改革,推出“智廉河烟”一体化监督平台,以科技手段破解监督难题。
平台设置“学习端+监督端”双模块。“每天早上扫个码,就能学一条党纪知识,还能看警示教育短片,时间久了,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心里更有数了。”稽查中队李队长打开“学习端”,展示着自己的学习记录。而群众和监督员扫码即可进入“一键举报”界面,在线提交线索。“之前我通过平台匿名举报,第二天就收到了核查反馈,这效率真高。”社区居民刘女士的体验,正是平台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掌上监督”的生动写照。
从“亲情助廉”的温情浸润,到“群众护廉”的广泛参与;从“专业督廉”的精准发力,到“科技赋廉”的创新驱动,老河口市局以系统思维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干部生活作风监督网络,让纪律监督如影随形、常在常新。下一步,该局将持续深化监督体系改革,推动廉洁建设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为河烟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清廉根基”,书写“干部清正、行业清朗”的新时代答卷。(任钟秀;陈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