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天津市十项行动专项治理实践行动评选结果揭晓,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2022级本科生、天津大学绣梦织缘非遗保护实践团队骨干成员宋济民,因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中创新性地以新工科技术赋能非遗传承,有效带动非遗经济发展,荣获“天津市十项行动专项治理实践行动先进个人”称号。
在天津市全面推进“十项行动”的背景下,宋济民作为绣梦织缘非遗保护实践团队的核心成员,深入乡村一线,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发展。他依托电气自动化专业背景,将数字建模、智能控制、虚拟现实等新工科技术与传统非遗技艺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技术赋能+文化传承+产业振兴”的创新发展路径。
实践中,宋济民与团队围绕杨柳青年画、蓟县剪纸、乡村织染等非遗项目,开发了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非遗纹样数据库,搭建了沉浸式非遗体验虚拟平台,并通过智能设备协助非遗工坊优化生产工艺流程。他还参与设计了多款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的非遗衍生品,借助电商平台推动非遗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济民牵头开展的“新工科启蒙课”进乡村活动,为农村青少年带去了机器人编程、数字设计与非遗创新相结合的特色课程,不仅激发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科技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该项目实施以来,已帮助3个乡村非遗工坊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改造,相关非遗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35%,切实带动了农民增收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绣梦织缘非遗保护实践团队是由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何立乾书记牵头,天津市市政府备书,汇聚多个专业交叉融合成员,旨在通过利用新工科技术,赋能各地乡村振兴与非遗传承。绣梦织缘非遗保护实践团队指导教师马知遥教授指出,宋济民在项目中展现了出色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他的工作为非遗传承提供了“天大脑库”与“青春方案”。
天津市十项行动专项治理实践行动由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旨在凝聚各方力量服务高质量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本次评选出的先进个人涵盖多个领域,宋济民作为高校学生代表脱颖而出,充分彰显了青年一代在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