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年度发送集装箱货物首次突破百万标箱大关,同比增长72.5%的亮眼成绩,不仅是通道运输能力的一次跨越式提升,更是我国西部对外开放蹄疾步稳的生动注脚,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增长之“快”,数据飘红彰显通道强劲活力。百万标箱的突破,背后是令人瞩目的“加速度”。双方向齐头并进的高速增长态势,打破了传统物流通道“单向密集、双向失衡”的瓶颈。从成都、贵阳的工业品,到柳州、南宁的大宗商品,货物品类从煤炭、矿石等基础物资,拓展至化工产品、农副产品、机电产品等多元化领域,货源结构的持续丰富,印证了通道与西部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更彰显出其作为物流主动脉的强劲吸引力与辐射力。
网络之“密”,织线成网构建高效运输格局。通道的高效运转,离不开铁路部门对运输网络的持续优化。今年以来,国铁南宁局通过加密图定班列、新增运行线路,让通道“毛细血管”愈发畅通。新增的钦州港东至贵阳南、湛江至王家营西2条线路,使图定班列累计达24条,其中以北部湾港、湛江港为起点的线路占14条,成功构建起以重庆、成都为运营中心,以北部湾港为主要出海口,辐射西部主要城市的运输网络。从最初北部湾港至重庆的“单一线条”,到如今纵贯西南、连接陆海的“物流大网”,铁路网络的加密升级,让西部地区的货物得以“家门口上车、家门口出海”,大幅缩短了物流时效,降低了运输成本。
作用之“实”,黄金通道赋能西部发展与开放。自2017年开行以来,通道累计发送货物470万标箱,年均增速保持两位数以上,这组数据的背后,是通道对西部发展的深刻改变。作为纵贯西南的“黄金物流通道”,它一头连着西部内陆的产业集群,一头对接全球海洋贸易市场,既为西部地区的煤炭、矿石等资源型产品打开了便捷的出海通道,也让东南亚的农产品、原材料高效进入西部消费市场与生产链条。这种“双向奔赴”的物流格局,不仅推动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让西部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物流支撑。
铁龙纵横贯西南,山海相连赋新篇。未来,随着通道建设的持续深化,这条连接陆海、贯通东西的物流大动脉,必将为西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苏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