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铁路建设的壮阔征程中,一批批青年才俊以实干担当书写着奋斗篇章。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物资贸易有限公司物资专业人员龚杰,正是这样一位将青春热血融入国家基建事业的优秀代表。自2020年从大连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后,他主动选择投身施工一线,在物资供应链领域精耕细作,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从职场新人到“全国供应链大赛”冠军的蜕变,更以创新实践推动企业供应链体系升级,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
一、淬火成钢:基层历练锻造复合型人才
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龚杰,深谙“专业是工匠的立身之本”。大学毕业时就积极投入基建物资供应行业,利用系统掌握的物流系统规划、供应链管理控制等专业知识为祖国铁路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这份知行合一的追求,让他在职业起点就作出与众不同的选择——放弃机关管理岗位,主动申请到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项目部从事物资采购供应工作。
在海拔1500米的蒙东高原,初出茅庐的龚杰迎来了职业生涯首次大考。集通铁路改造工程涉及32个站场、586公里线路的物资供应,面对复杂地形导致的运输阻滞、极端天气造成的供货延迟,他利用公司创新“采-供-管一体化”模式:将全线划分为五个物资保障区,建立“供应商-指挥中心-现场分部”三级物资供应体系,通过动态监测各区域施工进度,实行统招分签,精准调配各种物资。特别是在零下30℃的冬季施工中,他参与设计研发智能腕臂定位二维码技术并加以应用,通过该项技术,实现了腕臂安装实时监控,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并实现了腕臂安装百分百质量保证。
此后三年间,龚杰先后参与太子城至锡林浩特铁路、集大原铁路等20余项重点工程大宗物资供应工作。他打破常规招标模式,利用“技术参数+供应能力”双维度供应商评价体系,成功引入3家钢材优质供应商,不仅平均缩短了采购周期40%,并且进一步实现了降本增效,加强了供应保障能力;在渝昆高铁项目中,在春节期间仅三天就将急需的型材采购运输到位,保障了现场施工需要。正是这些不同业态项目的锤炼,使他成长为既精通铁路大宗物资采购,又擅长物资管理,更能创新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三维复合型”专家。
二、匠心筑梦:全国大赛勇攀技术高峰
2024年,龚杰迎来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经过层层选拔,他代表公司参加“全国供应链大赛”。这项涵盖智能采购、精益物流、风险管控等7大模块的顶级赛事,汇聚了来自34个行业的326支顶尖团队。在模拟“供应链管理系统化运营”的挑战中,龚杰将专业知识与自身工作经验相结合,将采供管思想融入到具体操作中。在决赛中围绕着决赛课题构建的“智能分析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优化升级改造方案”,被评委誉为“具有行业推广价值的创新成果”,最终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摘得桂冠。
荣誉背后是持续的技术深耕。早在2021年,龚杰就着手供应链系统性构筑提升,在工作之余带领同事们进行模拟供应链企业运行研究,并且在股份公司岗位胜任力大赛上斩获佳绩。“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时代注脚”,龚杰始终践行这一理念。龚杰将供应链知识融会贯通,积极推动改进公司现有物资供应体系创新,设计应用反映物资实时供应数据情况分析平台,加强供应链资金管控,建立实时预警机制,强化了供应保障能力,深入掌控物资供应全流程。
三、体系革新:构建智慧供应链新生态
为了提升供应链核心创效能力,他将创新视野投向更深层次的体系变革。针对传统物资管理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通过成立“物资集采集供创新工作小组”,历时半年完成三大突破:一是整合物资集采品类、供应商资源,从整体出发实现需求预测共享、产能动态匹配;二是协同创新“物资集采”管理模式,通过进一步选优去劣,切实保障集采落地;三是通过集采、集供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实现了“以量换价、以信换价”进一步保障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降本增效。
四、薪火相传:培育新时代供应链人才
作为"90后"技术带头人,龚杰始终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利用业余时间,他成立供应链创新学习小组,通过情景模拟、沙盘推演等方式开展沉浸式交流活动。鼓励同事们都参与到供应链的学习之中,该学习小组成员在各项竞赛比武中获得各类佳绩。
五、砥砺前行:新时代工匠的精神底色
龚杰的成长轨迹,映射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图谱。在同事眼中,他是“背着笔记本电脑走工地”的科技达人;在供应商看来,他是"用数据说话"的谈判专家;而对新一代员工来说,他更是“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跨界榜样。面对未来新时代的发展与挑战,正如他获得“首都建筑工匠”荣誉称号后的感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既要传承执着专注的匠心,更要增添数字创新的锐气。我们要做智能建造时代的供应链架构师,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青春智慧!”
从渤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从传统供应到智慧物联,龚杰用工匠五力重塑基建供应链形态。在他身上,我们既能看到“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更能发现“创所未创”的智慧锋芒。这种传统匠心与数字创新的交响,正奏响中国建造向中国智造跨越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