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姐,打扰您几分钟!我们是普陀区烟草专卖局的,想请您帮忙填一份匿名的《廉情问卷调查表》,对我们客户经理、稽查员的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和廉洁自律情况做个评价,有什么意见建议都可以直接写……”
在舟山市普陀区一家偏远的零售店里,普陀区烟草专卖局的客户经理杨冠舟正耐心地向店主解释来意。店主林大姐仔细阅读着上面的选项:“是否存在‘吃拿卡要’行为?”“您对我们的服务还有什么建议?”……她一边认真勾选,一边感慨:“你们专门过来找我们了解这些,这个形式好,很实在!”
图为客户经理杨冠舟向零售客户询问廉情情况
廉洁文化建设,最终目的是营造公平、透明、健康的营商环境,普陀区烟草专卖局同零售客户建立“亲清共赢”的客商关系。他们在全区筛选了一批诚信经营、口碑良好的零售户担任党风行风监督员,将监督的“话筒”直接递给零售客户,聆听来自市场最前沿的声音,这正是普陀区烟草专卖局深化“清风·清舟”廉洁文化建设,推动作风转变、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扎实举措。
“老公,单位新发的‘助廉倡议书’我仔细读了,你每天在外面跑,和客户打交道,心里那杆秤一定要端得平平的。”晚上,客户经理张来的妻子在饭桌上不经意地提起。这不是她第一次收到普陀区烟草专卖局寄给家属的“廉洁家书”了。
图为邀请员工家属参观企业廉政文化园
普陀区烟草专卖局致力将廉洁文化建设延伸至员工家庭,通过寄送廉洁倡议书、邀请家属参观企业文化园、组织家属座谈会等形式,把严管和厚爱从单位延伸到“八小时之外”。“我们多提醒一句,多了解一点,就能帮他多把一道关,这都是为了我们这个‘小家’好。”一位员工家属在会后表示。“小家”常叮嘱,清风拂过“八小时外”,这种“组织+家庭”的联防机制,如春风化雨,在无声中筑牢了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
而在普陀区烟草专卖局沈家门市场部“红莲”活动室里,没有高谈阔论,只有偶尔翻动书页的沙沙声和低声讨论。
图为沈家门市场部客户经理在“红莲”活动室开展廉政学习
“你看《条例》第一百一十六条这里,”客户经理李达逸指着手中鲜红封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身旁的同事说,“‘对待群众态度恶劣、简单粗暴,造成不良影响’,这说的不就是咱们日常走访时可能遇到的情况吗? ”
坐在旁边的客户经理陈彦妃点点头,接过了话茬:“说得在理。依我看,这《条例》就是咱最准的‘罗盘’。像第一百二十二条说的‘优亲厚友’,映射到咱工作上,就是要做事公道、令行禁止……”
这个十来平米的角落,俨然成了他们的“第二课堂”。在这里,厚重的《条例》文本不再是枯燥的条条框框,而是被这群一线员工用最朴实的语言,掰开了、揉碎了,与“客户对服务满意度不高怎么办?”“如何处理亲戚朋友的请托?”等一个个具体的工作场景对号入座。这股通过学习而更加清醒、通过交流而更加坚定的清廉之风,让抽象的纪律化为了行动的自觉,让基层一线真正守住“廉洁”第一道关,成为最牢固的基石。
普陀区烟草专卖局的廉洁文化建设如海浪般层层推进,浸润到每一个相关的角落。它不再是刻板的教条,而是化为了可感可触的温度、可见可循的规矩和可期可盼的信任,真正为企业行稳致远保驾护航,也让清廉之风吹遍了千岛之城的大街小巷。(毛琦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