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农村发展的根本,产业振兴则是实现乡村振兴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今年以来,重庆市黔江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局,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通过精准施策、创新帮扶模式,为对口帮扶的新安村注入强劲“牛”动力,有效带动该村30余人就业,实现村集体经济产值50余万元,探索出一条以肉牛养殖产业为主导的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深入调研,明晰发展蓝图
位于重庆市黔江区水市镇的新安村,如同一位隐匿于山林的“老人”,静静地偏安一隅。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新安村的发展一直受到制约,村里产业结构单一,村民们的收入主要依赖于传统种植业,由于缺乏有力的产业经济支撑点,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对薄弱。
2022年,在帮扶工作伊始,黔江区局(分公司)多次深入新安村进行实地调研,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村情民意,细致分析资源条件。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将肉牛养殖确定为新安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新安村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草料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正是肉牛养殖的理想之地。加之当前肉牛市场需求强劲,价格稳定,经济效益显著。发展肉牛养殖,既能带动村民增收,又能促进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增长。”黔江区局(分公司)驻村工作队员如是说道。
(图为驻村队员与村支两委现场指导肉牛养殖场生产工作)
精准施策,助力产业振兴
在确定了产业发展方向后,黔江区局(分公司)迅速行动,筹集帮扶资金25万元,用于新安村肉牛养殖场的改造扩建。在原有闲置蚕房的基础上,精心规划,科学设计,建设了包括牛舍、草料库、蓄水池、污粪处理池等在内的养殖设施。这些设施不仅满足了肉牛养殖的基本需求,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确保了养殖场的长期稳定运行。
养殖场建成后,黔江区局(分公司)积极协助新安村引进品种优良、健康无病的优质肉牛,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引进具有经济效益优势的西门塔尔肉牛品种,同时邀请养殖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养殖场整体管理水平。
“得益于烟草公司的鼎力相助,我们成功引进了首批30头西门塔尔肉牛,并计划继续引进20头,这些肉牛养殖周期约12个月,出栏时体重可达1400-1500斤。”新安村村支书石敦培满怀欣喜地介绍,“到今年年底,预计这批肉牛将带来约12万元的纯利润,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解决了部分留守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我们鼓励大家种植玉米、皇竹草等青饲料作物,这样既能满足肉牛的饲养需求,又能让村民们通过种植这些作物获得额外的收入。现在,已经有6户村民开始尝试种植了。”黔江区局(分公司)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喻宗富指着不远处的青饲料田地说道。
改造扩建后的养殖场占地面积约720平米,牛舍宽敞明亮,草料库储备充足,蓄水池和污粪处理池设施齐全。笔者走进养殖场,只见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肉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料,它们是新安村产业振兴的希望所在。
持续帮扶,共绘发展蓝图
对于新安村产业的未来发展,黔江区局(分公司)有着更为长远的帮扶规划,他们将持续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定期邀请养殖专家来村指导,解决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时,利用自身的销售网络和资源优势,帮助新安村的肉牛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更好对接市场;此外,还将积极推动产业升级转型,鼓励和支持新安村发展肉牛深加工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黔江区局(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坚定表示:“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帮扶村产业发展,与村支两委携手共进,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村集体经济大幅增收,让村民们真正过上‘牛’气冲天的好日子”。
全力以赴,方能收获满满;心心相印,方能笃行致远。黔江区局(分公司)将以实际行动持续深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为乡村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而新安村,这个曾经的偏远小村,也将在肉牛养殖产业的强劲带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常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