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黄锐正在给选叶工开展烟叶挑选培训
我与“二哥”初识,缘结于我写的一篇文章。
多年前,我还在湘西鹤盛原烟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一线工作,闲暇时总爱把车间里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投稿。适逢一个夏日炎炎的午后,我所在的工作区域有一台大号的风扇,在离我不远的地方飞速旋转,扇叶在电机高速运作下“嗡嗡”声不绝于耳。
“您好,请问梁平梁哥在吗?”一道声音从我后背传来。循声回望,只见一个其貌不扬,个子不高,细胳膊细腿,头发略长戴着黑框眼镜很是斯文的男孩站在门外。
“你好,我就是。” 话音刚落,男孩已微笑着径直向我走来握手打招呼。
“您好,我是宣传专干黄锐,您可以叫我小黄。有幸拜读您之前的投稿,写得很好。今天过来的目的不为别的,一是为一睹庐山真面目;二是要把您的文章刊登在内部期刊上,所以征求一下您本人的意见。”
寥寥几句,言简意赅又得体。眼前的男孩,语言间表现了与其年龄不应有的老练和沉稳,我不由得多看了他两眼。
“谬赞了,闲着无事瞎写当不得真。”我拱手示意。
“您谦虚了,”说罢,他双手插兜像变戏法一样从裤兜里掏出几张文稿,递到我面前,“文题标新立异,文体层次分明,逻辑清楚,中心明确,尤其结尾那段点睛之笔。如果这都是瞎写,那我这些年的书岂不都白读了,呵呵。”
我一时竟无言以对。随即转移话题指着一旁的椅子说道:“请坐。”
“好的。”
“既然要刊登,小黄你看哪里有需要改动的地方,有劳了。”
“梁哥,您别折煞我了,别人写的东西那是别人的切身感悟,我体会不到自然也没法改。”
“小黄,看不出你年纪轻轻,很有一套啊。”
之后,我们说起唐诗宋词、近代文学作品等等,大有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的感觉。
“以后我就管您叫梁大哥,您叫我小黄就行,那刊登这事就这么说定了。”
“好,有空常来多多交流,小黄。”
“我家里排行老二,大家都叫我'二哥',梁大哥多指教。”
大概因为我平日里总爱写些东西而他又是公司的宣传专干的缘故,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交集,偶尔没事的时候他也会来我这边唠嗑。
一天,我在精选车间碰到他,他说他已经成为精选车间的质检员。生产部一直是公司最重要的一个部门,烟叶挑选工序也是影响复烤加工质量的关键。车间选叶工好几百人,所以烟叶挑选培训工作尤为重要。二哥离开了宣传岗位,申请来到精选车间当了一名选叶质检员。
一切从头开始,从零学起。那些日子,他兜里总揣着本烟叶图谱,吃饭时对着菜单上的“烟叶”二字都能出神,午休时蹲在料堆旁逐片比对,连手指都磨出了薄茧。遇到老师傅就追着问,笔记本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光烟叶等级的鉴别要点就总结出三大本。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他已成为选叶质检队伍中的佼佼者。之后,领导根据他的特点,让他承担起对选烟工的培训工作,二哥不负重托,果然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还开了一个“二哥小堂”。
在得知精选车间针对选烟培训工作,专门开展了一个专题“二哥小课堂”时,我特意去找到了他。
时隔多年他还是那个老样子,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只不过看上去没有了以前的青涩和稚气。此刻的他身着蓝色的工作服站在质检台前,周边围满了员工,台上放满了烟叶,他的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什么,不时地指着桌面的烟叶用手比画着,言语间也会不时地停顿,抬眼看看周边的员工表情及反应。他在给员工做现场实物培训,我没有去打断他。培训完了,他带着我来到办公室,很是热情地给我泡了一杯茶。
“梁哥此行,所为何事?”
“‘二哥’,好久不见,到这边工作后感觉咋样?”虽然我比他年纪大得多,但“二哥”之称谓已无关年龄了。
“挺好。您现在的宣传工作可是搞得有声有色,比我强。”他笑道。
“‘二哥’过奖了。能人就是能人,你就像一块金子放到什么地方都发光。”
“我们俩就别相互吹嘘了。梁哥此行,有何见教?难道,梁哥对烟叶有兴趣?小弟倒是不吝啬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心得分享出来。”
“我想来了解一下你办的‘二哥小课堂’……”
我还没有说完,一群新选烟工就敲门进来了。
“二哥,来,帮我看看这匹烟叶。”
“二哥,……”
新员工们这个喊那个叫,他很忙,但他脸上却时时挂着笑容,像一颗刚刚冒出山坳的小太阳,眼里的光比阳光还要清亮,浑身透着一股打心底里漾出来的开心。我不好再打扰,便悄悄退了出来,轻手轻脚带上门。
走出精选车间,夏阳正当午。我微微抬起头,眨了眨眼睛,却仿佛看见“二哥小课堂”五个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一刻,我忽然彻底明白了,这声“二哥”的分量——从来无关排行,无关资历,而是把工作过成心上的热爱,用这份滚烫的认真,走到哪里,就把光亮带到哪里,照亮一片天地,也暖了身边人的心。(文/ 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