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宜城市,一幅以零售终端为支点撬动乡村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财神庙村的智慧店铺成为便民生活枢纽,孔畈村的文化主题终端吸引游客如织,金山村的直播助农平台让特产飞向全国……这些鲜活场景,见证了宜城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农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智慧便民:小店铺架起便民“连心桥”
“以前就卖点日用品,现在小店成了大家的‘生活服务中心’。”在财神庙村,零售户张全玉的店铺经过智慧化改造后焕然一新。
面对市场的冲击,张全玉主动申请开展现代终端示范店改造,完成了门店系统升级。新系统不仅能查询数据,还能进行后台数据分析,提出优化商品采购等经营意见。
有了数字化营销系统的助力,张全玉的店铺在宜城市局支持下,成为“夜间经济+便民服务”综合体。店里开辟了象棋娱乐角,为留守老人打造“精神驿站”;增设代收快递、代缴电费等便民服务;定期播放露天电影,吸引村民观影交流;创新打造“就业超市”,定期发布招聘信息,帮助20余名村民实现灵活就业。
(图为为附近村民播放露天电影)
从“卖商品”到“卖服务”,从“守店铺”到“拓市场”,终端改造不仅带来了店铺盈利水平提升,更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生活服务。“现在来店里既能取快递,又能缴电费、下象棋,还能和村里人聊天,比以前热闹多了!”一位老年村民感慨道。
文化惠民:终端店变身非遗“传播站”
在孔畈村,一家零售店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既是零售户魏华经营的便利店,更是一个文化传播站。
近年来,宜城市局因地制宜,启动特色终端示范点建设,探索商业服务与文化传承的创新融合。
在客户经理帮助下,魏华将传统零售终端改造为集非遗传承、便民服务、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现代终端示范店。通过科学规划特产区、生活用品区,将文化元素深度融入商品陈列与服务场景,打造以“文旅+便民”为特色的乡村服务新载体。
(图为魏华与宜城烟草员工一起表演花鼓戏)
“我们把花鼓戏搬进店铺,既传播了传统文化,又聚拢了人气。”魏华指着店铺内陈列的文创产品说。为了更好服务村民和游客,店铺还设立“爱心驿站”,提供雨伞、纸杯、急救箱等便民物品和休息、充电等服务;定期开展非遗活动,客户经理与魏华一同表演花鼓戏,吸引周边群众前来交流,让传统零售终端成为文化传播阵地。
“这样的经营模式,为村子和小店带来了人气。”魏华表示,店铺每月接待游客超100人次,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增长2成以上。
数字助农:直播间打通产销“快车道”
“家人们看,这是我们现摘的楚金山黄桃,糖度达到15度以上...”直播间里,金山村新农人王家美正热情推介着当地农产品。
在宜城烟草的帮助下,王家美以直播带货为突破口,将传统零售终端升级为农产品产销一体平台,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
为帮助王家美顺利启动直播带货项目,宜城烟草邀请专业团队帮助策划内容,安排营销人员将直播链接精准推送至客户群、消费者群。
随着直播的频次和质量不断提高,村民们种植的黄桃、秋月梨等特色农产品逐渐打开了销路。王家美的店铺也因直播助农新模式,成为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店”。
(图为王家美直播现场)
“以前村里的农产品要么卖不出去,要么卖不上价。”王家美指着货架上整齐摆放的农产品说,“通过直播,现在咱村的黄桃、秋月梨能卖到全国各地。这多亏了烟草帮我们打开了销路。”
为了更好推动“特产出村、村民致富”,宜城烟草联合人才创业中心开设直播助农课堂,针对农村零售户直播带货经验不足等问题,提供从入门到精通的系列培训,助力20余位零售户从“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
下一步,宜城市烟草专卖局将持续以‘农网标杆’引领发展,以‘服务升级’赋能乡村,为高质量农网终端建设提供新的探索与实践。(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