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与电子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被誉为“电子时代石油”的战略金属镓,其高效提取技术迎来重大突破。郑州大学“有镓路更宽”团队成功研发出创新性的“肟基功能化树脂”,一举攻克了传统提取技术效率低、选择性差、寿命短三大行业瓶颈,为我国战略资源安全与循环利用注入青春动能。
郑州大学本科生马路宽带领跨学科团队,依托关键金属选冶与高纯制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展开攻关,首创“肟基功能化树脂”技术。该技术通过三大创新实现突破:一是精准识别,肟基团与镓离子形成稳定双齿配位结构,抗铝干扰能力提升至传统树脂的3倍;二是高效吸附,吸附容量达68.3mg/g,速率提升107%,25分钟内即可完成镓离子富集;三是超长寿命,可耐受60℃强碱环境,循环使用超35次,直接降低成本36%。目前,该技术已获得5篇SCI论文、10余项专利支撑,筑起了牢固的技术壁垒。
在产业化验证中,团队与企业联合开展的中试项目成效显著:拜耳废液中镓的回收率提升至85%以上,新工艺运行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40%,且实现连续稳定运行超3个月。第三方企业的检测报告显示,该树脂耐碱性保留率高达93.1%,性能远超现有商用产品,为技术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从实验室的分子设计到生产线的稳定运行,这支团队用 “小树脂” 撬动了战略资源循环利用的“大格局”。正如团队成员所言:“让中国的稀缺金属资源告别‘提而难得’的困境,是我们践行科技自立自强交出的青春答卷。”这项创新技术正有力推动我国镓资源回收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转型升级,助力实现战略资源的安全可持续发展,也彰显当代青年的科技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