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墨彩心绘 爱润乡里”实践队赴驻马店大寨村与新乡市南高村开展2025年第九届立邦「为爱上色」中国大学生农村支教奖及郑州大学暑期思政实践活动。这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队伍,背负着知识与热忱的行囊,用书法艺术为犁铧,以青春汗水为甘霖,在广袤乡村深耕细作,将艺术之美、人文之暖、青年之力深深植根于乡土深处。
(“墨彩心绘 爱润乡里”实践队出征)
美育之灯,在乡村儿童心田点亮。实践队深谙美育之重,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浸润着艺术芬芳的课程。书法课堂上,硬笔的工整与软笔的飘逸,在孩子们专注的笔尖流淌。当稚嫩的小手终于稳稳握住毛笔,在毛边纸上留下虽显生涩却无比认真的印记时,那闪烁的眸光分明映照出文化自信的初苗在破土萌发。金石传拓技艺揭开了古老文字的神秘面纱,学生们屏息凝神,当宣纸下凹凸的纹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一种与历史悄然对话的肃穆与欣喜在教室中弥漫。扭扭棒趣味课堂则充满了创造的欢腾,缤纷的色彩在孩子们手中变幻出花朵、小动物等种种奇妙形状,想象力在指尖肆意舒展,欢声笑语宛如清泉流淌。手写扇面与书签、变废为宝制作环保书立,这些活动不仅赋予日常物件以独特艺术生命,更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埋下发现美、创造美的种子。
(软笔书法课程中实践队员耐心指导)
(开展金石传拓创意课程)
艺术之美,在乡村校舍墙壁绽放。实践队员们化身乡村“美容师”,将专业所学倾注于校园墙绘之中。烈日当空,汗水浸透了衣衫,但无人言退。他们巧妙构思,将书法艺术的灵动线条、墨韵变化与“孔子六艺”相融合。原本斑驳的墙壁,在画笔的精心点染下,渐渐化作一幅幅流动的画卷。遒劲有力的书法名言激励着学子勤学向上。色彩与线条在乡野的底色上纵情欢歌,每一笔都倾注着对乡村未来的深情祝福。当师生们共同完成最后一笔,回望焕然一新的校园,艺术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殿堂珍品,它已化为触手可及的日常风景,无声地滋养着这片土地的精神家园。
(结合校园文化设计主题墙绘)
青年之力,在田间地头淬炼升华。实践队员们深知,扎根乡土,必须俯身倾听大地的脉搏。他们来到大寨村生机勃勃的西瓜地,在农民伯伯的悉心指导下,学习辨识瓜熟蒂落的特征,小心翼翼地采摘、搬运、码放。汗水滴落泥土,腰背承受着辛劳的酸痛,但看着堆积如山的丰收果实,看着瓜农脸上被阳光刻下却舒展着欣慰的笑纹,队员们对“粒粒皆辛苦”有了切实的认实。在瓜田里挥汗如雨,与乡亲们共担一份辛劳、共享一份收获的喜悦,这份源于土地的质朴情感,成为队员们最珍贵的心灵滋养。
(深入田间帮助采摘西瓜)
“以前在课堂上学习书法,更多是追求技法的精进,这次实践让我明白,笔墨不仅可以留在纸上,更能写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队员张地在实践日志中写道。实践队指导老师成嘉豪表示,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美育+乡村振兴”实践模式,让更多青年学子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让墨彩之韵浸润更多乡里,让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振兴。(图片:“墨彩心绘 爱润乡里”实践队;闫韦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