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蛋滚出好“烟”缘

2025-08-01 09:50:32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在南漳县李庙镇,灰鸡蛋是响当当的“土名片”。当地人把土鸡蛋放在黄土里面滚上一圈,再用古法草木灰腌制20多天后,青灰色的灰鸡蛋蛋白紧实弹牙,蛋黄咸香流油,是镇上人逢年过节都惦记的一口鲜。坐落在李庙镇街

在南漳县李庙镇,灰鸡蛋是响当当的“土名片”。当地人把土鸡蛋放在黄土里面滚上一圈,再用古法草木灰腌制20多天后,青灰色的灰鸡蛋蛋白紧实弹牙,蛋黄咸香流油,是镇上人逢年过节都惦记的一口鲜。

坐落在李庙镇街角的“张以娥便利店”,在店主的精心运营下,靠着卖灰鸡蛋,不仅留住了镇上的老主顾,还招来了不少外地游客。

灰蛋生金:让“家常菜”变身引流“金招牌”

2021年5月的一天,客户经理周建华在入户走访中,正好看到张以娥为朋友做灰鸡蛋,在尝了一个后,觉得这么好吃的东西得让更多人知道。

“张大姐,你这店铺缺引流款商品,这灰鸡蛋正好可以啊!买蛋的人多了,你这其他生意不久自然好起来了么?”

接下来的日子,他多次来到店铺,帮助张以娥“画”好“灰蛋生金”三式:把好品质关,专挑本地新鲜土鸡蛋,按传统配方腌足时日,确保每颗蛋都透着地道的“李庙味”;配以简约包装,用油纸逐个裹好,装进印着“李庙特产”的礼盒,既显用心又方便携带;加上品牌宣传,和同事一起为土鸡蛋拍了一组“特写”,配上“李庙镇张大姐家的灰鸡蛋,一口尝到乡土味”的文案,在朋友圈、微信群连续转发后,不多久就有镇上的人拿着手机来问:“张大姐家灰鸡蛋在卖不?我在群里看到了,想买两盒尝尝。”

渐渐地,“张大姐的灰鸡蛋”成了李庙镇的一个小招牌,因为货真价实、风味独特,很多路过的有人专门来买蛋,小店的门槛不知不觉间热闹了起来。这盆曾经藏在后厨的“家常菜”,真的成了周建华说的引流“金招牌”。

烟蛋CP:让“烟蛋联动”激活销售动能

“张姐,我看现在买灰鸡蛋的客人越来越多了,很多都是准备走亲访友的。如果能把这些人气留住,通过特色商品搭配、会员积分、限时活动,顾客得到实惠,又能带动其他商品的销量……”

在周建华的指导下,张以娥开始尝试新的销售方式:她在灰鸡蛋礼盒旁边精心布置了一个“伴手礼推荐区”,摆放着几款适合送礼的商品;每当顾客选购灰鸡蛋时,她会多一句嘴:“要不要看下这伴手礼组合?还有优惠的哦!”对于经常光顾的老顾客,她推出“积分兑换”活动,积累一定消费金额就可以兑换特色农产品。

这种简单直接的优惠让顾客们一眼就能算清楚账,渐渐的,不少来买灰鸡蛋的顾客会顺道带点精酿米酒,常来买烟的老主顾也会捎两盒灰鸡蛋,多种商品互相带动,小店的流水肉眼可见地厚实起来。

多品开花:从“一蛋走红”到“多品联动”

灰鸡蛋的热销让张以娥切实感受到了特色农产品的魅力,她开始琢磨着把李庙更多好东西引进店。镇上的葛根粉是出了名的纯天然特产,山野葛根经手工研磨而成,口感清甜,营养丰富,她觉得这和灰鸡蛋一样,都是能打动顾客的“乡土宝藏”。

为此,她在店内划出专区,陈列本地的葛根粉、茶叶、下饭菜等,标注上“李庙特产”的标识,让顾客一眼就能识别地域特色。平时接待顾客时,也顺势介绍本地。小店“特产区”品类丰富后,让进店购买的顾客多了很多选择。

随着线下生意日趋稳定,周建华又鼓励张以娥从基础的社交平台起步,拍摄灰鸡蛋腌制、葛根粉冲泡的日常场景,借助快递网络接触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从藏在后厨的腌蛋坛子,到撑起小店“半壁江山”的特色招牌——张以娥的小店,因一枚灰鸡蛋悄然蜕变,灰鸡蛋引流的每一步都踩准了“接地气、抓特色、顺趋势”的经营节奏。如今的小店,不仅是卷烟零售的便民点,更成了李庙特色农产品的“展示窗”,既守住了三十年的烟火气,又长出了面向未来的新触角。正如张以娥常说的:“原来守着店门等客来,不如带着特色找客去。”(丁西南,夏馨悦)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