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学前教育,成都市武侯区第三幼儿园立足“培养现代中国人”的办园宗旨,以“玩美育人,至善至美”理念为指引,创新性地将红色教育融入“善美节日活动”,在3至6岁幼儿的启蒙关键期,成功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有效培养了幼儿的爱家乡、爱祖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系统规划,筑牢红色根基
幼儿园通过深入研究,首先明确了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它不仅涵盖革命战争年代的宝贵精神,也包含了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北京奥运、载人航天等当代涌现的奋斗精神。在此基础上,园所依托市级党建立项课题,系统梳理并确立了红色基因传承视野下的善美节日活动目标,为活动开展指明了方向。
资源整合,构建教育生态
为确保红色教育的适宜性与有效性,武侯三幼创新构建了“1+3+N”资源挖掘与筛选策略。即以幼儿园为圆心,整合物质、人力、电子三大类资源,辐射周边N公里范围内的丰富社会资源。园内教职工、家长、乃至保安、保洁都成为人力资源;园外的水韵园、危机档案馆、社区消防站、退役军人等均被纳入教育资源库。这一环形资源挖掘圈,为活动的生动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家园社联动,凝聚育人合力
幼儿园着力搭建家园社共育平台,形成教育合力。一方面鼓励家长通过红色故事分享、亲子寻访等活动参与其中;另一方面积极践行“走出去,引进来”策略。孩子们不仅走进国防教育基地、危机档案馆,探访社区老党员,还将优秀党员、退役军人“请进来”讲述革命故事,并参与社区“小小志愿者”等文化活动。多方位的体验让幼儿在多感官、多途径的浸润中,深植红色基因。
课程创新,保障有效实施
显著的创新在于,武侯三幼将“善美节日活动”系统纳入园本拓展课程框架,使其成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所已形成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完整活动框架与实施方案,确保了红色教育的连续性与有效性。例如,在春节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听“年兽”故事,还通过制作灯笼、写春联等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理解其中的团结、奋进精神。
赋能教师,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阐释者。幼儿园通过问卷调查精准把握教师需求,提供了支部书记思政课、参观红色场馆、专家讲座、专题资源推送等多路径、针对性的培训,显著提升了教师队伍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深度与教育实践能力,为活动高质量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都市武侯区第三幼儿园通过“红色基因点亮善美节日”活动的持续探索与实践,成功在幼儿心中烙下红色印记,为其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而温暖的基石。这一创新模式为学前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实践范例。
成都市武侯区第三幼儿园王利华 吴蓉 邱维利 郑玉笛 朱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