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域烟草商业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南陵县局以制度创新为“金钥匙”,从绩效考核、人才培养、标准化管理三大维度精准发力,打破发展瓶颈、激活组织潜能,走出了一条以改革促提升、以创新谋突破的实干之路,让干事创业的活力在基层一线持续奔涌。
绩效“指挥棒”破局:从“平均主义”到“实绩论英雄”
“现在不仅自己干得有劲,看着同事们比学赶超,我更不敢掉队!”谈及绩效考核带来的变化,客户经理许华治的感受颇具代表性。
此前,县局部分岗位存在“干多干少差别不大、干好干坏影响甚微”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员工的积极性。
为破解这一难题,南陵县局今年初启动绩效考核方案优化,将市局对县局的考核排名与全体员工的绩效奖励直接挂钩。“这意味着,部门在全市排名每提升一位,部门每个人的‘钱袋子’都能跟着鼓一点;反之,排名靠后,大家的收入也会受影响。”县局办公室主任邓齐斌解释,这种“个人与集体绑定”的设计,让员工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将个人利益与集体荣誉紧密捆绑,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意识。
客户服务部为终端陈列比赛集体备赛
方案还特别强调对先进典型的奖励激励。对于在市局组织的各项考核、评比、竞赛中名列前茅的部门以及表现突出的个人,县局在月度绩效考核中给予重点倾斜和丰厚奖励。今年,客户经理俞伟在专销协同工作中表现突出,帮助破获了一起20多万元的案件,不仅获得了市局(公司)的表扬,还拿到了县局月度绩效考核的额外奖励。
随着新考核机制的落地生根,南陵县局内部悄然发生了深刻变化,各部门、各岗位之间自觉对标先进,查找差距,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各项工作效率与质量显著提升。
人才“孵化器”发力:青年骨干从“跟班学”到“挑大梁”
“以前觉得管理工作就是‘安排任务’,真正上手才知道,要协调资源、解决矛盾,还要考虑团队士气,比想象中复杂得多。”刚结束“代理管理所所长”锻炼的青年员工刘旭,对管理岗位有了全新认知。
这一改变源于南陵县局推出的“致知・成长”素能提升工程。在前期基层岗位锻炼的基础上,县局创新开展“今天我当行动组组长、管理所所长、客服部主任”活动,让35岁以下青年员工轮流担任部门负责人,在每周两天的时间里,全权负责部门日常管理、业务推进和问题处置,老领导则退居“幕后”指导。
“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放权、真压责。”县局副经理方军强调,青年员工在“代理期”内拥有决策权,比如调整工作排班、处理客户投诉等,遇到难题可请教“导师”,但最终需自己拍板。
南陵县局开展素能提升工程分享活动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一批有潜质、有干劲、有思想的青年骨干在实践中崭露头角,展现出卓越的综合素质与成长潜力。汪衡在全省纪检业务竞赛中荣获第5名的优异成绩;刘旭牵头的QC课题荣获安徽省质量管理小组三等奖;段雨佳撰写的新闻稿件获评全省系统高质量稿件二等奖;谢根围绕绩效考核撰写的专业论文被省烟草学会收录发表......
标准“硬约束”兜底:从“粗放管理”到“规范高效”
“以前开会有时会跑题,半天下来没结论。现在会前发议程,会上抓重点,会后有督办,1小时就能解决3个问题。”提及会议效率的提升,南陵县局办公室副主任陈明举了个例子:今年9月的迎接市局(公司)巡察整改评估工作会议,提前明确“问题分析、措施制定、责任分工”三项议程,最终不仅确定了整治方案,还同步敲定了时间节点,会后3天就全部落地执行完毕。
这是南陵县局推进标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为提升内部治理效能,县局从“细微处”入手,先后制定会议、公文、值班等9类工作标准。以会议管理为例,明确“短会原则”——一般性会议不超过1小时,专题会议不超过2小时;要求“会前有准备、会中有决策、会后有纪要、督办有反馈”,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在日常管理中,标准化管理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县局建立值班值守标准体系,明确不同岗位的值班职责、信息报送流程、应急处置预案,甚至细化到值班电话的接听规范、值班日志的填写模板。通过定期的标准化演练和检查,确保值班人员熟悉流程、坚守岗位、响应迅速、处置得当,为应对突发事件、保障日常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规范的管理不是‘束缚’,而是为了让大家把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县局主要负责人王晓进说,标准化建设为一线部门“减负松绑”,让客户经理有更多时间走访客户,专卖队员能专注市场监管和案件稽查,为主营业务“稳定后方”。
“制度创新没有终点,我们还要继续找差距、补短板。”王晓进透露,下一步,县局计划将数字化手段融入日常工作,通过低代码平台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同时拓展“致知・成长”工程的覆盖范围,让更多员工参与跨部门锻炼。(段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