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黄沙漫无边际,铺展在祁连山与贺兰山之间的辽阔地域。一刻也不停息的细沙,让这片面积4.3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海,在阿拉善高原上绵延起伏。腾格里沙漠,我国第四大沙漠,其东南缘的宁夏中卫市,是腾格里沙漠向东南扩张的唯一出口,也是“三北”工程六期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的重点治理区。
(图为腾格里沙漠)
“沙埋庄稼时,我就想着不能让沙子吞了家”
“那时候,治沙是活下去的唯一出路。”迎水镇黑林村,56岁的张淑玲在她的小店里,望着门外已变得稀疏的风沙回忆道。“地里的苗子成片地倒伏,沙子从门缝里灌进来,货架上的商品要天天擦,遇上强沙尘暴,甚至得用木板顶住店门。”看着冷冷清清的小店,一个念头在张淑玲心里烧了起来:‘不能等着沙子吞了家!’
张淑玲主动报名加入了治沙队,可治沙的难度,比她想象的难得多。第一次跟着队员进沙窝编草方格,她蹲在滚烫的沙丘上,不到半小时膝盖就被硌得生疼,手指被麦草划出道道血痕,好不容易把麦草摆成方格,一阵风刮来,刚铺好的草就被吹得七零八落。那天收工时,她手上的伤口结了层薄薄的血痂,可心里的治沙信念却比以往更坚定。
手上磨出了血泡,就用布条缠紧;膝盖跪得生疼,就垫上一块旧棉垫。老把式教她要看风向,斜着压草才吃得住劲,她默默记下,反复练习,从生疏到熟练,从缓慢到利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天的风依旧凛冽,却再也吹不散她扎下的草格,15年来她参与治沙的面积超过百亩,绿色在沙漠中不断延伸。
(图为张淑玲所在的治沙队积极铺设麦草方格防风固沙)
(图为张淑玲所在的治沙队积极铺设麦草方格防风固沙)
“治沙是为了让家乡变绿,开店是为了让生活变好。”
治沙,需要持久战,也需要经济支撑。“多亏了烟草公司的孟经理,给我指了条明路。”提起烟草公司的老熟人,张淑玲的语气里满是信赖。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零售店,负责对接的孟经理隔三差五就会来打个电话,了解店铺经营情况,给她讲讲怎么订购卷烟、怎么做好库存管理、怎么提升店铺形象。“以前就知道把货堆在架子上,孟经理教我店内布局,分区摆放,油盐酱醋放这边,烟酒副食放那边,乡亲们进来想买啥,一眼就能瞅见。”
(图为沙坡头烟草公司客户经理服务零售户张淑玲)
治沙是头等大事,但一家老小的生活也不能耽搁。前些年,治沙任务紧,她常常一整天都扎在沙窝里,店门时开时关,生意难免受影响。沙坡头烟草公司的孟经理了解情况后,及时提醒她订货周期,帮助她合理规划卷烟订购,把大批量订货安排在治沙的间歇期,根据治沙队员的消费特点,还建议她备足一些耐储存的劳保用品,如手套、草帽、大水壶等,正好满足了治沙队员们的日常需求。
“前年夏天,连着下了几天雨,正是补种苗木的好时机,队里一声召唤就得走。可店里新进的一批货物堆在门口,眼看就要误事。”张淑玲回忆道。孟经理下市场时正巧碰上,二话没说,不仅帮着她把货物归置整齐,还主动联系了配送部门,协调了更灵活的卷烟送货地点。孟经理说,“治沙是为大家,开店是为你小家,两头都得顾上。”打那以后,她的订货、收货流程顺畅了许多,从卷烟订货系统的使用,到店铺安全知识的普及都会手把手教,即使在治沙最忙的时节,小店的运转也没再掉过链子。
在烟草公司的贴心帮扶下,张淑玲的小店经营得越来越有模样,卷烟陈列规范了,商品种类更丰富了,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足够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和两个孩子的学费。“治沙是为了让家乡变绿,开店是为了让生活变好。”她站在柜台前,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有烟草公司这样贴心的后盾,我更有信心把这两件事都做好,既守护家园,也经营好生活。”
(图为中卫市沙坡头区境内成片的麦草方格)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2025年6月30日,宁夏中卫市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腾格里沙漠锁边工程全面合龙,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宁夏战役取得标志性成果。这片曾经被风沙侵蚀的土地,如今被坚韧与奉献染上绿色,一代又一代如张淑玲般的治沙人,书写了一曲“人进沙退”“绿进沙退”的壮歌。 (杨堃、李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