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破局暖乡情 银龄商户焕新生

2025-09-30 09:18:42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江汉平原的风,裹挟着乡土的温润。在湖北省枝江市的董市镇老街上,63岁的李老板站在自家店铺的智能收银台前,指尖轻点屏幕,“滴”声响起,顾客扫码付款成功。他笑容满面,有点惊喜,也有点意外。谁能想到

江汉平原的风,裹挟着乡土的温润。在湖北省枝江市的董市镇老街上,63岁的李老板站在自家店铺的智能收银台前,指尖轻点屏幕,“滴”声响起,顾客扫码付款成功。他笑容满面,有点惊喜,也有点意外。谁能想到,他的这家三十年老店,还能用上数字化收银工具。

三十年前,李老板用积蓄盘下铺子。那时“货全价实”是他的经营信条,酱油醋坛子码放整齐,零食糖果用玻璃罐分装,街坊买盐打醋都爱来这儿。账本是牛皮纸封面,库存靠脑子记,收钱用铁盒子,日子安稳又缓慢。

然而,时代变化太快。电商平台包裹涌入村庄,年轻人出门只带手机,扫码支付成常态。李老板的老店渐渐落伍:牛奶过期才发现,因为记不清进货日期;方便面积压半年,因为全凭感觉囤货;节假日前后进店人数多时,顾客扫码付款,他担心二维码收款有漏掉的情况,只收现金,眼睁睁看着生意流失。“那段时间我每天要少做至少二十单生意,我感觉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年轻人会用的工具我都不会,我的店快要开不下去了。”李老板沮丧的表示。

枝江烟草的客户经理在一次常规走访中了解到老李的心结。店里没了往日的热闹,他蹲在货架旁整理货物,背影落寞。问起生意,他说:“不是我不想学,没有人教我啊,不知道从哪里学起!”看着他着急无助的模样,客户经理小张决心帮他跨过“数字坎”。

最先让店里有改变的是枝江烟草为商户定制的“码上‘办’”二维码。巴掌大的贴纸贴就在收银台旁边,这是李老板的“信息小助手”。客户经理细心地教他使用时演示:“顾客扫这个码,能查商品保质期、产地,还能留言反馈。”李老板认真的记录着步骤。

真正解决经营核心难题的是“知音通”平台,这是专为烟草零售商户设计的工具,能管进货、算库存、智能对账、更新行业信息。为了让老李学会弄懂,客户经理把教学和系统维护相结合。教库存清点时,手把手教他用扫码枪扫烟盒码,系统自动记录数量,快到补货量会提醒;教智能对账时,帮他录入手工账本数据,对比发现之前算错两笔账,系统自动核对避免差错。

怕李老板记不住操作步骤,客户经理还把关键步骤写在可大字卡片上,贴在收银台旁。同时,定期来店查看平台运行,及时帮他更新软件、解决故障,协助他分析销售数据,比如:附近老人买低糖零食多,可多进点货。

如今,李老板在自己的用心经营和数字化工具的加持下,店铺重回往日的热闹。玻璃橱窗锃亮,货架商品摆放整齐,消息提示音和扫码声交织。李老板不再是怕碰数字化经营工具的老商户,他还主动向其他商户分享“知音通”的使用经验:“不难,跟着学,比记账本省事多了,系统有问题还上门维护。”

看着李老板的变化,客户经理小张很欣慰,她说:“其实,我不只是教他使用几个数字化工具那么简单,更是帮他守住用心经营了多年的店铺,守住街坊邻里之间那份珍贵的熟稔与信任。”

现在,通过“码上‘办’”,烟草企业能及时听到顾客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知音通”,客户经理们也能更精准地对接商户的进货需求和经营管理需求,让服务变得更贴心、更高效;而商户们借助这些数字化工具,用数据指导经营,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这是实实在在的双赢。

夕阳西下,董市老街灯火渐亮,李老板正在与店里购物的街坊们聊着家常,他熟练的用着扫码枪收款,再也没用了往日的愁绪。在这个江汉平原的小镇上,越来越多的银龄商户借助数字东风让老店焕发了生机。(马正廷 供稿)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