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漫过街角,在南漳县武安镇,71岁的何文权像往常一样拉开“牧潼副食”的卷闸门。他先把鸟笼提到门口,随后弯下腰,用浸湿的老抹布仔细擦拭玻璃柜台。这位握了四十年粉笔的退休老教师,如今用这双手摆放红糖、递作业本时,依旧带着教书育人的轻柔与细致。只是从三尺讲台到一方柜台,缺乏零售经验的他,很快就被货架布局、商品管理等难题困住。
上门诊断破痛点细节服务贴需求
刚开店时,何文权把“教学条理”搬进店铺:东侧食品码得整整齐齐,西侧种子放得规规矩矩。可这份整齐没照顾到顾客需求:学生买作业本得踮脚去够上层货架;店内老灯泡蒙着灰,光线散在价签上,连“红糖”二字都晕成淡白,年过七旬的王奶奶买糖时,得扶着柜台眯眼半天。
作为南漳烟草“一户一策”服务的践行者,客户经理杨先锋第一次走访,便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他没有急于提出整改建议,而是先细致观察何老师的经营习惯。第二次上门,杨先锋特意带了块柔软吸水的新抹布:“何老师,用这个擦玻璃不留水痕,省力又干净。”递过抹布后,他才指着高处的作业本建议道:“这些学生常买的东西,放在中层货架更方便取用。”
两人当天就着手整理货架:何文权捧着作业本,一沓沓摆到中层,杨先锋踩着梯子拆旧灯泡,旧灯泡拧下来时,灯座还带着余温,换上新LED灯按下开关,暖光漫过柜台,价签字迹瞬间清晰。“这下学生拿本儿不用踮脚,王奶奶也能看清价了!”何文权扶了扶老花镜,眼角笑出皱纹。
定制指导强能力经营提效见实效
货架和灯光的问题解决了,商品管理又让何文权犯了难:新到的饼干和旧批次混放,有些面包放久了卖不掉,只能白白浪费,他急得没办法。
杨先锋针对新问题制订对策,他翻着台账本,盯上何文权“擅长记录”的教师优势:“您把商品台账当教案做,肯定能理清!”他建议用红笔标进货日期、蓝笔写销量,新货放前排、老货放后排;还根据“学生放学、居民采购”的高峰时段,提出“少进快补”的思路,减少临期浪费。
何文权听后豁然开朗,回去真把台账整理得像教学档案:每一页分为“商品名、红笔日期、蓝笔销量”三栏,空白处还备注“学生放学多备作业本”“周末红糖销量高”。靠着这套“教案式管理法”,他再也没弄混过商品批次,临期浪费少了大半,常来的顾客都夸:“何老师的店不仅整齐,买东西还放心。”
服务初心贯始终民生烟火显担当
如今的“牧潼副食”,货架按“高频需求”分层,暖黄灯光下价签清晰,柜面上的台账摆得显眼。何文权每天开店先翻台账核对库存,像当年课前备教案般认真;傍晚关门前,再用杨先锋送的抹布擦遍柜台,玻璃亮得能映出灯光。“店里的变化,不只是货架和灯的事,是杨经理把我的难处放在心上了。”他常跟街坊念叨。
杨先锋的帮扶,正是南漳烟草“便民、暖心”服务的缩影:不搞简单的政策宣讲,而是贴着商户需求走。懂何老师教师特质,就用教学类比提建议;知老年户的操作缓慢,就用耐心细致给指导;明社区店痛点所在,就用商品适配做优化。每一次上门、每一回指导,都把服务揉进了街巷的烟火气里。
未来,南漳县烟草烟草专卖局将继续深化精准服务:让更多客户经理像杨先锋一样,带着细心与耐心走进店铺,帮商户化解难题,让何文权这样的经营者能在柜台续写人生价值。毕竟,民生服务的温度,从不在轰轰烈烈的举措里,而藏在“调一次货架”“记一次台账”的细节中,藏在小店亮起的暖灯里,藏在街坊们真切的笑容里。(胡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