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探寻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合作机遇与挑战,清华大学2名带队老师,2名带队辅导员和14名同学共同组成“冰海E径”实践支队,于7月23日至8月3日间赴俄罗斯开展了为期12天的深度调研交流活动。支队以“北极航道与中俄合作”为主题,先后走访俄罗斯“北方首都”圣彼得堡和北极门户城市摩尔曼斯克,通过学术交流、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北极航道发展现状与潜力,探寻中俄相关领域深化合作的新路径,取得丰硕成果。
支队合影
北极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对开发活动提出了严苛的技术要求。在圣彼得堡,支队与俄罗斯顶尖的海洋研究机构——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地球科学院海洋学系,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就北极航线海冰特征分析、海洋环境变化、电子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而细致的讨论,表达了与俄科研机构深化北极航道研究合作的愿景。在摩尔曼斯克,支队拜访了摩尔曼斯克国立大学,与摩尔曼斯克州副州长及大学管理层会谈交流,了解了该校在极地空间探测、地质分析、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极地研究的国际学术合作前景。
支队向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师生介绍清华大学电子系培养体系
部分中国单位作为两国合作的“先行者”,面对过相当多的机遇与风险。支队与圣彼得堡孔子课堂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了解了汉语在俄罗斯的推广历程,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变化。支队与中远海运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参观拜访了中国进出口银行,详细了解了北极航道的运营情况和中俄海运合作现状,感知中俄合作的相关情况。在圣彼得堡行程的最后,支队在我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向罗占辉总领介绍了支队的调研行程和预期成果,认真聆听了总领对中俄合作现状的分析与判断、对支队规划的点评和建议。
支队参访中国进出口银行俄罗斯代表处
此外,支队还拜访了《圣彼得堡日报》编辑部,了解了媒体对北极航道的报道情况和民众的关注情况;集体参观了俄罗斯北极和南极国家博物馆,以此为基础了解北极地区开发史和北极航道发展史;登上了列宁号破冰船,体会到俄罗斯在极地破冰技术和核能应用方面的坚实基础,深感技术装备对于北极航道商业化的重要性。
支队参观俄罗斯北极和南极国家博物馆
十二天的俄罗斯调研之旅,让支队成员更加认识到推动中俄北极合作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深厚的人文理解,对中俄进一步合作特别是北极航道合作充满信心,希冀为推动中俄共建“和平、合作、可持续”的“冰上丝绸之路”,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清华大学“冰海E径”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