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起,全国铁路将统一启用电子发票。纸质报销凭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线下窗口仍保留“行程信息提示单”打印,数字红利人人可及。
一减一提,绿色转型见实效
全国铁路年客运量超40亿人次,以往每位出行者几乎人手一张纸质票证,叠加保险、退票、改签等凭证,年印刷量高达数十亿张。电子发票上线后,预计每年可减少纸质票证印刷约20亿张,相当于保护10万余棵树木,减少碳排放近万吨,直接降低油墨、运输、仓储、废弃物处理等隐性成本。旅客通过铁路12306 App即可随时申请、下载、转发、存储电子发票,开票时间从原来的平均3分钟缩短至10秒;企业财务系统可实时接收结构化数据,自动核验、归档、抵扣,丢失、补打、真假验审之忧成为历史。运营成本降了,服务效率高了,绿色低碳也真正落到了实处。
一线一窗,特殊群体有保障
数字化改革既要“快”也要“暖”。考虑到老年人、脱网人群以及外籍旅客的购票习惯,铁路部门保留全国2300余个车站的人工窗口和自助终端,继续提供“行程信息提示单”纸质打印,票面包含车次、席位、到发时间等关键信息,并可作为进站乘车凭证;同时支持监护人、志愿者、旅行社等代办人协助开具电子发票,现场提供“手把手”教学。线上便捷、线下兜底,双轨并行,确保“一个都不少”。此外,12306客服热线开通“银龄专席”,可一键转人工,用乡音、慢语速为老年旅客解答发票抬头、税号、邮箱填写等问题,让“慢人群”也能赶上“快时代”。
一数一通,财税管理迎新篇
电子发票采用国家税务总局统一数字证书,与个人所得税App、企业财务系统、铁路客票系统实现毫秒级对接,形成“购票、开票、报销、抵扣”全链路数字化闭环。企业可实时同步差旅数据,自动匹配员工行程、票价、税率,一键生成凭证、统计报表和预算分析,财务处理效率提升70%以上,审计抽查时间由过去的平均两天缩短至半小时。个人旅客在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可直接在“12306—个税App”通道内勾选铁路出行记录,系统自动归集进专项附加扣除,无需再拍照、贴票、手动录入。跨系统、跨平台的数据协同,不仅降低了社会运行成本,也为数字经济再添新动能。
从纸质车票到电子数据,小小一张票据的变迁,见证了中国铁路服务的数字化进阶,也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当疾驰的列车搭载电子发票的时代新风,人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进步,更是公共服务温度的持续提升。(周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