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县起伏的丘陵与交错的田埂间,湖北省随州市随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下简称“随县烟草”)的“星火志愿服务队”始终以党建为指引,将志愿服务的足迹印在乡村院落、零售店铺与田间地头。那些带着体温的帮扶、沾满泥土的双手、浸润汗水的笑容,正悄然绘就了基层最温暖的底色。
田埂上的守望:烟火气暖了老人心
天刚微亮,薄雾尚未散尽,殷店镇塔儿山村的乡间小路上,已传来志愿服务队轻快而坚定的脚步声。
80多岁的陈婆婆腿脚不便,子女常年在外,独自生活困难。队员们拎着大米和矿泉水走进她的小院,志愿者汪翔宇利落地帮忙打扫房屋,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颤巍巍地拉着志愿者的手往屋里拽“快坐,我开了风扇,天气太热了,你们进屋凉快凉快。”
这不是一次性的慰问,而是持续性的牵挂。服务队走遍了殷店镇30个村,为百余名独居老人建立“暖心台账”,送去血压仪、常用药品,更送去了陪伴与倾听。
志愿服务队队长宋剑飞说:“我们不只送物资,更要让院子有烟火气、心里有温度。”他们清理灶台、检修木门,也聆听往事,帮老人录制给远方亲人的视频……这些琐碎而温暖的举动,正悄悄修复着留守岁月中的孤寂与沉默。
志愿者为留守老人送物资
柜台前的担当:小店铺亮起新希望
“小汪啊,这个账我老是算不清,你来帮我看看”殷店镇零售户刘大爷,拿着计算器对着账本犯愁。
60多岁有些腿脚不便,听力障碍的刘大爷,靠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杂货铺维持生计,货架上的商品总是摆得歪歪扭扭。志愿服务队了解情况后,每周准时“报到”。汪翔宇踩着板凳整理顶层的商品,用记号笔在价签上标上大号字体;梁煜拿着计算器帮老人盘点库存,在本子上画出清晰的进货计划表;遇到阴雨天,志愿者们还会提前半小时来,扫净门口的积水,在台阶上垫上防滑垫。
如今,刘大爷的店铺亮堂整齐,新收银台让他笑逐颜开“这柜台,真好!”这都是源于志愿活动中的“三改经验”——摆货架、描价签、换台面,这些已被提炼成“零售户帮扶标准流程”,推广至全镇二十多家困难商户。
汪翔宇还制作了“知音通”操作视频,每季度开展线上直播,通过线上直播宣讲政策、传授经营技巧,以数字化手段延伸帮扶链条,有效激发乡村小店内生动力,用数字能力传递实实在在的帮扶。
志愿者帮助困难零售户盘点库存
稻田里的奔赴:稻香中是红马甲的背影
身后的稻田里,志愿者们正弯着腰帮农户收割稻子,镰刀挥舞间,稻穗簌簌落下,与志愿者们身上的红马甲相映成趣。
每年早稻丰收时节,殷店镇总有农户犯愁,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两口守着几亩田,稻子倒在地里来不及收。“星火志愿服务队”组织党员带头扛着镰刀走进田间地头。在收割现场,志愿者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割稻,有的负责捆扎,有的负责搬运,连收带运一条龙。志愿者万永波手上虽然磨出了水泡,但也攥着镰刀笑道:“多割一把,农户就少一分愁。”
看着农户们将稻谷装袋时脸上洋溢的笑容,志愿服务队队长给宋剑飞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能为家乡的农户出份力,再累也值得。”看着农户们搬运稻谷时眼角的笑意,他在日记里写道:“泥土沾在裤腿上的重量,就是我们肩上的责任。”
志愿者在稻田里收割稻子
从院落老人的笑语、零售店铺的焕新再到稻浪之间的奋战,这一幕幕生动场景,无不默默诉说着随县烟草“星火志愿服务队”扎根基层的坚守:他们把志愿服务的根须深扎进群众生活的土壤,让温暖的光真正照进每个人的心里。(任子希、余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