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重访保康县后坪镇堰塘冲村,这个海拔1200米的高山村落正以崭新的姿态诠释着"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生动实践。晨雾中,层层叠叠的烟田与错落有致的民居相映成趣,空气中飘散着烘烤烟叶特有的醇香,一条条硬化机耕道如银带般缠绕山间,勾勒出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金色产业:科技赋能传统种植
(图为后坪堰塘冲村立体育苗大棚)
走进村烟叶合作社,湿润育苗大棚里嫩绿的烟苗整齐排列。“这套系统能自动调节温湿度,育苗成活率比传统方式提高30%。”技术员陆彦指着物联网监测终端介绍。近年来,该村将“六好模式”升级为智慧种植体系: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实现精准灌溉,无人机植保覆盖率达100%,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40%。2024年,烘烤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亩均效益较三年前增长25%。
绿色交响:生态循环的田间智慧
(图为后坪镇堰塘冲村烟豆轮作模式)
在村民周全国的烟田里,烟垄间套种的大豆已结出饱满的豆荚。“烟豆轮作不仅每亩增收800元,更让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到2.6%。”这种“以烟养地、以地促粮”的生态种植模式,使全村形成“烟-豆-薯-油”四位一体轮作体系。更令人称奇的是,昔日的15座闲置烤房经改造后,如今变身农产品加工坊,烟熏腊肉、富硒豆干等特色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远销省外,年销售额突破120万元。
多彩田园:融合发展的共生之道
(图为后坪镇堰塘冲村闲置育苗大棚综合利用情景)
站在新建的产业观光平台上俯瞰,千亩烟田与油菜花海、高山蔬菜基地构成斑斓的产业拼图。村支书算了一笔账:“烟叶主导产业带动34户烟农在家门口就业,配套发展的民宿餐饮、研学体验等业态又创造50余个就业岗位。”在烟叶产业支撑下,村里新建了文化广场、生态停车场,昔日破旧的村小学改造成产学研基地,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带动“多元开花”。
暮色中的堰塘冲村,现代化烤房群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与满天繁星交相辉映。这个因烟而兴的山村,正以科技创新为笔、生态理念为墨,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继续书写着生动篇章。离村时,但见村委会墙上"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铜牌在夕阳下熠熠生辉,恰如这片土地上升腾不息的希望。(陆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