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偏远的乡村校园里,有这样一位教师:她用七年时光扎根讲台,以六年班主任的坚守呵护学生成长;她曾在新婚婚假中提前返岗。她就是先后斩获县嘉奖、“县书香教师”等荣誉,两度辅导学生获省级奖项的乡村班主任肖许莉老师,用行动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教师的责任与温情。
深耕七载:从“新师”到“良师”,把实绩写在乡村课堂
2018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肖老师来到本地乡村学校任教。初登讲台时,乡村教育的条件虽有限,但她从未降低对教学的要求——为了让课堂更生动,她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乡土素材,把田间地头的农作物、村里的小故事融入课本;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她每天放学后留下学困生单独辅导,耐心讲解知识点直到学生听懂;作为班主任,她更是把班级当成“家”,学生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都记在心上。
七年时光里,肖老师的付出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教学能力得到认可,先后两次获得县级嘉奖,获评“县书香教师”;班级管理成效显著,两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组织校园活动时,她总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两次拿下“校优秀组织者”称号。更令人动容的是,她始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学生参与各类竞赛,两次带领学生获得省级荣誉,让乡村孩子的梦想飞出了大山。
婚假返岗:“放心不下学生,更怕同事太累”
2021年,肖老师迎来人生中的重要时刻——结婚。按照规定,她可享受3天婚假,本应是与爱人共度甜蜜时光的日子,她却始终牵挂着班里的学生。“我是班主任,我不在,学生的学习和纪律肯定会松懈的;而且搭班老师要一个人承担班级的课,肯定忙不过来。”肖老师回忆道。
最终,在新婚的第二天下午,她便提前结束婚假,悄悄回到了学校。当她出现在办公室门口时,同事们都惊讶地围上来:“你怎么来了?婚假不多歇几天吗?”面对大家的疑问,肖老师只是笑着说:“回来看看放心,班里孩子还等着呢。”随后,她便径直走向教室,查看学生的复习情况,帮搭班老师分担教学任务。这份“舍小家为学生”的选择,让办公室里的同事们既心疼又敬佩。
初心如磐:乡村教育路上,做学生的“引路人”
在她看来,“乡村教师”这四个字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乡村孩子的成长机会相对较少,作为老师,更要尽己所能为他们搭建平台,帮他们实现梦想。
如今,肖老师依然坚守在乡村讲台,每天迎着晨光走进校园,伴着夕阳批改作业,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呵护着每一个学生。她说:“只要看到学生们的笑脸,听到他们的进步,所有的辛苦都值得。”这份跨越个人得失的教育初心,如同微光,照亮了乡村孩子的求学路,也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力量。(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