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田飘香迎丰收 志愿添力促振兴

2025-09-01 14:04:23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仲秋时节,皖江之畔的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连片姜田如绿毯铺展,一垄垄白姜舒展着翠绿叶片,浓郁的辛香伴着微风弥漫田间。此时,铜陵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党员志愿者们正俯身在姜垄间,指尖翻飞间助力村民采收

仲秋时节,皖江之畔的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连片姜田如绿毯铺展,一垄垄白姜舒展着翠绿叶片,浓郁的辛香伴着微风弥漫田间。此时,铜陵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党员志愿者们正俯身在姜垄间,指尖翻飞间助力村民采收成熟的白姜;不远处,姜农们分工协作,拔姜、刮姜、晒姜、腌制的身影错落有致,清脆的劳作声与欢声笑语交织,一幅生机盎然的丰收图景,正是铜陵烟草以实干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鲜活注脚。

铜陵,长江奔流而过的这片沃土,因适宜的温湿度与独特土壤,孕育出了有着2000余年种植史的铜陵白姜。从姜阁保种催芽的精细照料,到高畦高垄种植的科学布局,再到芭茅搭棚遮阴的传统智慧,一代代姜农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刻在骨子里的农耕文明。2008年,铜陵白姜制作技艺跻身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铜陵白姜种植系统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认证,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颗“姜中珍品”,早已成为铜陵乡村的文化名片与致富希望。

作为“铜陵白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核心产区,大院村坐拥“北倚长江、南临盆地”的天然优势,温润气候与疏松土壤共同赋予白姜“皮薄如纸、肉嫩如脂、辣味适中”的独特风味。站在村头望去,无边的姜田翻涌着绿波,风过时,那股沁人心脾的姜香便钻入鼻腔,让人未品其味,先醉其香。

“今年天公作美,又试了有机种植,你看这姜苗多壮实,收成肯定差不了!”大院村卷烟零售户张翠婷指着眼前的姜田,眼角眉梢满是丰收的喜悦,可话音刚落,愁云便悄悄爬上脸庞,“可店里最近忙得走不开,这天气又说变就变,要是赶不上最佳采收期,遇上强对流天气,一年的辛苦就全白费了。”

张翠婷的愁绪,也是大院村许多姜农的心病。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老人与妇女成了采收主力,而白姜采收需人工刨土、小心分拣、费力搬运,耗时又耗力,单靠农户自己,根本赶不上黄金采收期。铜陵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结对帮扶走访中得知这一难题后,立即发出倡议,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迅速集结,向着大院村的姜田出发。这个仲秋,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保姜战役”,在翠绿的姜田间悄然打响。

姜田里,志愿者们自发组队,三人一组、五人一队,围在老姜农身边认真学习采姜技巧。“铁锹要斜着挖,离姜块远些,别伤了根茎”“抖土轻点儿,完整的姜才好卖价钱”……老姜农手把手示范,语气里满是耐心;志愿者们听得仔细,上手实践时格外用心。不一会儿,阳光便晒红了大家的脸颊,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裤腿、鞋边沾满了泥土,可没有一个人停下歇息。年轻党员李琳直起腰擦了擦汗,笑着说:“腰是酸了,背也疼了,但一想到能帮乡亲们抢收,减少损失增加收入,这点累根本不算啥!”

临近中午,太阳愈发炽烈,志愿者们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经过一上午的忙碌,一筐筐新鲜的白姜被整齐装好,满满当当塞满了2辆农用三轮车。看着满载的生姜,张翠婷快步走上前,紧紧拉着志愿者的手不停道谢,还从筐里拿出刚挖的新鲜白姜,非要塞给大家:“这是咱自己种的姜,没打农药,你们带回家尝尝鲜,也表表咱的心意!”面对村民的热情,志愿者们连忙婉拒:“能帮您解决难题,我们就特别开心了,生姜您留着卖好价钱,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乡村振兴,既要让乡亲们‘富口袋’,更要让大家‘暖人心’。”铜陵市局(公司)办公室主任刘晖的话语朴实而有力,“作为国有企业,我们不仅要抓好经济效益,更要扛起社会责任。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田间地头,既能帮群众解燃眉之急,又能让党员在劳动中锤炼作风、贴近民心,这份党群情谊,才是乡村振兴最坚实的根基。”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姜田上,农用三轮车满载着新鲜白姜缓缓驶向村口,车斗里的姜香随着车轮转动愈发浓郁。志愿者们站在田埂上,与村民们挥手告别,风中的姜叶依旧翠绿,那抹鲜艳的“志愿红”与金黄的姜田、淳朴的村民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温暖动人的乡村振兴画卷。而铜陵烟草的志愿服务精神,正如同这满田的白姜,在乡村的土地上深深扎根、蓬勃生长,用一次次实干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烟草力量”。(郑强  张海林 王明礼 )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