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风华:守正开新,笔墨间见真章

2025-09-01 13:54:20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在当代书法领域,叶风华是一位兼具传统功力与现代意识的实践者。他的作品既不刻意追求视觉冲击,也未陷入复古泥潭,而是在扎实继承古典精髓的基础上,以沉稳的步伐探索着书法艺术的当代表达。这种务实求真的创作态度

在当代书法领域,叶风华是一位兼具传统功力与现代意识的实践者。他的作品既不刻意追求视觉冲击,也未陷入复古泥潭,而是在扎实继承古典精髓的基础上,以沉稳的步伐探索着书法艺术的当代表达。这种务实求真的创作态度,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难得的质朴与厚重。

一、扎根传统的技法锤炼

叶风华的书法根基深植于传统。自幼在家庭熏陶下接触笔墨,他始终将临摹经典作为日课。从颜真卿的端庄雄伟到米芾的跌宕多姿,从汉隶的古拙质朴到魏碑的方峻劲利,他以数十年光阴反复揣摩古人用笔之道。这种看似“笨拙”的积累方式,赋予其笔下线条以丰富的表现力——运锋时能见提按转折的精微,结体时可感疏密聚散的节奏,即便在快速书写的行草中,依然保持着中锋用笔的稳健。

在技法创新上,叶风华采取“渐进式”探索。他未选择彻底颠覆传统的激进路径,而是通过长期实践,将不同书体的特质自然融合。例如其楷书作品,在保持唐楷法度的同时,融入北碑的方硬笔意;行草创作中,既保留二王流美,又吸收汉简率真,形成刚柔相济的个人风格。这种创新建立在深厚传统功底之上,因而显得水到渠成。

二、以文养书的创作理念

叶风华始终强调“书外功”的重要性。他的工作室里,文房四宝与满架典籍相映成趣,从书法史论到文学经典,从艺术哲学到美学著作,广泛的阅读滋养着他的艺术思考。这种积累在其创作中转化为独特的文化气质:书写《岳阳楼记》时,笔调沉郁顿挫,将范仲淹的忧乐情怀化入墨痕;抄录《诗经》篇章,则以清秀小楷再现先民的质朴情致。书法于他,不仅是线条艺术,更是承载文化记忆的载体。

这种文心还体现在他对书法本体的思考中。叶风华认为,当代书法应避免陷入“唯技术论”的误区。他在教学中常说:“技法是门槛,但不是终极目标。真正的书法,要让人看到书写者的心境与修养。”这种观念使其作品超越了单纯的形式美感,呈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深度。

三、静水深流的创作状态

年过七旬的叶风华,依然保持着规律的创作节奏。每日晨起临帖,午后读书,傍晚构思新作,这种近乎“古板”的生活方式,折射出他对书法艺术的虔诚。在创作中,他追求“无意于佳乃佳”的自然状态,常将同一内容书写数遍,从中挑选最满意的一幅。这种对品质的苛求,使其作品虽产量不高,却件件经得起推敲。

近年,叶风华开始关注书法与日常生活的结合。他设计了一系列文房小品,从镇纸到笔筒,将书法元素巧妙融入实用器物,让传统艺术以温和方式渗透现代生活。这种探索虽不惊世骇俗,却体现出一位艺术家对文化传承的深层思考。

结语

叶风华的艺术之路,没有跌宕起伏的传奇色彩,却以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既不盲目追赶潮流,也不刻意复古守旧,而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点。这种创作态度,或许正是当代书法最需要的定力——既要有对文化根脉的敬畏,也要有面向未来的勇气。在叶风华的笔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书法家的成长轨迹,更是一位文化守护者的执着身影。

叶风华,中共党员,广东湛江市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香港书法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书画艺术院名誉教授。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