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我们的答卷正在写就。”在数字浪潮奔涌的当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成为一道亟待答好的必答题。作为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未成年人在网络世界的经历与成长,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更与民族的前途紧密相连。在此背景下,为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网联”)发起的@芽计划应运而生,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注入强劲动力,引领社会各界共同作答这道时代命题。
@芽计划的破题之要,在于将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依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委会,中网联联合20余家单位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履责-社会协同-家庭参与”的治理链条,推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提示手册》等,实现保护内容精准触达,同时在全国12省市捐赠手册近5000份,开展普法教育活动覆盖师生超2000人。实现“生态治理”与“能动培育”的有机统一,保护底线与素养提升的并重,超越“被动防御风险”的传统思想,将网络素养培育纳入未成年人成长体系,引导其从“信息接收者”向“价值创造者”转变,奠定网络强国建设的人才根基。在比利时驻华大使馆的国际研讨会上,中网联负责同志介绍我国在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既展现了中国保护未成年人的制度优势,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对话而非对抗”的合作范式。
@芽计划的深层意义,在于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注入鲜明的价值导向,回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守法治底线是其根本准则,推动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网络治理新常态,让法律成为守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刚性盾牌”,更成为培育法治信仰的“生动教材”。中网联贯彻落实@芽计划,联合中国法院网利用普法短剧、动漫等形式让抽象的法律条文“活起来”,其中“法润童心”家校协同直播吸引200万人次观看,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让未成年人在“代入感”中增强规则意识,真正将法治精神内化为网络行为准则。
面向“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需在系统思维指导下实现更高水平的综合治理。在技术迭代的今天,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不能止步于浅层治理,而应上升到“培育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芽计划的治理范式,不仅实现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全方位守护,更通过网络空间的价值建构,为数字文明注入了人文温度与文明厚度。从更长远的视角看,这一实践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数字治理的生动缩影,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技术创新与价值引导的平衡”,@芽行动所展现的“保护中培育、治理中赋能”,正在为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未成年人网络治理新秩序提供思想资源与实践参照。
“青年者,国家之魂。”在迈向网络强国的征程中,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既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战略工程。@芽计划生动诠释了“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的治理追求,更昭示着“少年强则国强”的时代逻辑。
作者秦仪铭系北京联合大学网络素养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