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壮锦织梦”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广西工艺美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展开了一场深度文化寻访之旅。团队采访了研究院负责人周腾靠,一幅名为《万象更新》的壮锦精品,成为开启壮锦千年智慧与当代活力的钥匙。
在周厂长的细致解读下,《万象更新》的精妙构思向我们徐徐展开。作品核心以“三”为哲学起点——三头象(公象、母象、小象)和谐相依,构成一幅圆满家庭的温暖图景,象征家族兴旺、生生不息。纹饰上,“万字纹”与“金钱纹”巧妙交织,万字纹寓意绵延不绝的吉祥,金钱纹则寄托着对富足生活的殷切期盼。
(周腾靠先生讲解《万象更新》作品)
他们引入现代数字设计工具,提升设计效率与精准度,实现传统纹样的现代演绎。但在核心织造环节,仍需坚持“手工为魂”。周厂长指出:“关键提花、起花等决定壮锦灵魂纹理的工序,依然由经验丰富的匠人亲手完成。”确保每寸锦缎都流淌着手作的温度与灵性。这种现代技术辅助、匠人精工定调的“新老交融”模式,传统与现代相互成就,共同孕育壮锦技艺的新生命。
(周腾靠先生向团队成员介绍生产流程)
(广西工艺美术研究院原创各式产品)
人才培育:播撒火种,万物向荣
周厂长坦言,壮锦技艺曾囿于“传男不传女”的旧规,如今已打破这一束缚,面向所有热爱者敞开传承之门。技艺传承的核心在于人。为此,他们构建了多维度培育机制:依托工作室”,资深匠人以“传帮带”倾囊相授;携手专业院校,培养兼具理论基础与创新思维的新生力量;深耕社区,通过兴趣班与体验工坊广撒热爱壮锦的种子。只有老、中、青三代传习者不断涌现,形成梯次合理的人才生态,壮锦技艺才能如‘三生万物’般,真正实现枝繁叶茂、代代相传。
(工人操作织锦机器)
从《万象更新》饱含哲思的意象,到技艺传承模式的突破性变革,再到人才培育的生态构建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广西工艺美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正为壮锦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壮锦织梦”团队此行不仅亲历了壮锦由古老丝线向未来延伸的动人轨迹,更深切感受到文化守护者那份让传统在新时代绽放光芒的执着信念。
青年躬身实践,文化薪火相传。当壮锦的万字纹在创新织机上延展,万象更新的画卷正由新一代传承人亲手织就——这不仅是技艺的复兴,更是中华文化自信在经纬交织间的有力脉动。(廖青云、梁文静、石玉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