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邯郸实践 | 武大学子探访粮画小镇:画出五谷香,写就乡村梦

2025-08-25 15:01:01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五谷铺纸绘万象,画里风光引客归。7月28正值盛夏,为探寻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武汉大学“中国之治·县域实践”调研观察实践队邯郸分队走进河北省馆陶县粮画小镇,围绕非遗技艺如何转化为

五谷铺纸绘万象,画里风光引客归。7月28正值盛夏,为探寻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武汉大学“中国之治·县域实践”调研观察实践队邯郸分队走进河北省馆陶县粮画小镇,围绕非遗技艺如何转化为富民产业展开实地调研。在这里,五谷杂粮不再只是餐桌之物,而是跃然纸上的艺术表达;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农村,如今凭借“粮食作画”走出了一条文化引领、产业支撑、生态协同的振兴之路。队员们实地感受小镇如何让“农味”变“文创”,让“粮粒”变“金粒”,绘就出一幅产业振兴与乡村治理交织的生动图景。

粮画小镇的故事,从一幅“粮画”开始。

“粮画”是将五谷杂粮如玉米、绿豆、高粱等天然农作物,通过手工粘贴创作而成的民间艺术品,具有不褪色、富有乡土气息的特色,海增粮艺公司落户村中,带来了产业的“第一桶金”。

通过不断整合资源,小镇成立了全国首家粮画研究院,吸引了来自内蒙古、山东、河北等地的粮画艺术家长期驻扎。目前,已形成以12家粮画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不仅如此,小镇还开发了粮画DIY课程、研学产品、文创商品,拓宽了产业链条。

粮画艺术家正在作画

曾经靠天吃饭的村民,摇身一变成了艺术工匠和非遗传人。如今,粮画已成为村民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撑,更是馆陶被誉为中国粮画之乡的核心理由。

有了粮画这块“金字招牌”,小镇迅速探索产业与文旅结合的发展模式,让游客能看、能玩、能买、能体验。目前,小镇已建成游客中心、艺术展览馆、特色民宿、创意街区等多个文旅空间,配套商铺200余家、精品民宿10余家,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游客不仅可以欣赏粮画艺术,还能亲手体验DIY、参与艺术创作,沉浸式感受乡村之美,逐渐成为成为“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网红打卡地。

粮画小镇特色咖啡屋

在研学方面,小镇被评为河北省首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发出“粮画绘乡情”、“一粥一画一乡情”等特色课程,受到师生和家长欢迎。文旅与研学的结合,为乡村教育与文化传播注入了全新活力。

此外,小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通过修缮范筑先故居、推出《英雄寿山寺》红色情景剧、建成全国首个农村情景式党校,小镇在红色教育上也打出了一张特色牌。

不仅如此,曾经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的艾香谷,如今已蝶变为网红生态打卡地。以艾草文化为切口,小镇发展出艾草香包、艾灸体验、主题民宿等特色产品,打造了就健康文化的绿色发展路径。

粮画小镇始终坚持“富了才美,美了更富”的理念,探索出一条产业带动、文旅融合、党建引领的乡村振兴路径。

粮画小镇部分奖项

九年前,这里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如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45万元,村集体收入突破112万元,小镇经济和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治理结构上,小镇采取“一镇四社区”共建模式,打破村际壁垒,实现基础设施共享、资源共建共治。党组织架构同步升级,推行“党组织+网格化”治理,党建工作走深走实。

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小镇引入滑冰馆、游泳馆等项目落地,辐射就业岗位超千人,产业活力持续释放。

“中国之治·县域实践”邯郸分队队员合影

粮画小镇用五谷杂粮粘贴的不只是艺术作品,更是一幅真实可感、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图景。从昔日的省级贫困村,到如今的国家4A级景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河北馆陶县的粮画小镇,正以文化产业的独特路径,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未来,粮画小镇将继续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基、以生态为本,走出一条真正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过得好”的乡村振兴之路。(供稿:武汉大学冯露禾、王泽良)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