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跃双山,红十扬帆”深圳大学红十字会点亮乡村教育之光

2025-08-25 12:34:54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为进一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深圳大学红十字会组织了一支充满热情与活力的实践团,于7月21日至7月27日前往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城东镇龙山村,与海丰县委组织部、海丰县党群服务中心等单

为进一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深圳大学红十字会组织了一支充满热情与活力的实践团,于7月21日至7月27日前往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城东镇龙山村,与海丰县委组织部、海丰县党群服务中心等单位合作开展主题为“龙跃双山,红十扬帆”的支教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急救知识普及与生命安全教育,为乡村儿童播撒红十字种子,以红十字精神点亮乡村教育之路。

活动共覆盖1个党群中心,2个小学,共组织了11节课,40名中小学生参与,课堂受到孩子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精心筹备,播撒良种

实践团前期进行了充分准备,队员们根据乡村儿童特点精心设计课程。心肺复苏课通过数字化课堂演示,结合教学假人模拟操作;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剪刀石头布"定位法趣味讲解;创伤救护课程准备了绷带和创可贴供学生实操。队员们制作了精美的PPT,融入互动问答环节。学生们深度思考,与队员们交流急救知识的学习感受与心得。除此之外,深圳大学红十字会还进一步开设了课外活动,手工课准备了烧箔画材料、积木拼装组件和扭扭棒,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支教过程中,队员们以急救知识小游戏开启课堂,如"急救知识抢答"等热身活动。在心肺复苏课程中,队员们分步演示按压位置、频率和深度,孩子们排队尝试操作,课堂秩序井然。海姆立克急救法课程上,"剪刀石头布"定位法的讲解引发孩子们浓厚兴趣,演示环节大家目不转睛。创伤救护课程里,孩子们学习绷带包扎技巧后互相练习。手工课上,烧箔画制作展现艺术天赋,扭扭棒创作激发无限创意,孩子们的作品充满想象力。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孩子们进行绷带包扎实操环节。刘付鑫泽 供图

课外交流,温暖同行

课余时间,队员们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情感。本次活动的队员卓希敏表示,在这几天的实践活动中,她与当地老师交流教学经验,分享课堂管理技巧,学习乡村教育的耐心与智慧。 当地参加了此次支教的学生,7岁的小涵,在接受队员采访的时候说:“我好喜欢上这个急救课,在课堂上我可以学到好多好多的急救知识。老师们都好好,真希望他们可以再多教教我们。”

除此之外,队员们也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提升自身修养。他们参观了彭湃故居等红色文化基地,烈士事迹让队员们懂得珍惜当下,坚定理想。

红十精神共同传递

深圳大学红十字会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以实际行动诠释“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实践队员们不仅是知识传播者,更是孩子们的心灵守护者,通过急救知识普及,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本次活动改善了当地学校安全教育环境,提升了师生应对危急情况的能力。“虽然实践队的课程主要是面向我们这边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但是内容详尽、通俗易懂,我们这些大人听来也可以学到不少东西。”龙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副书记李泽峰同志如是说。

收获成长,展望未来

此次支教活动成果丰硕。孩子们掌握急救知识,安全意识显著提升;当地学校积累急救教育经验,完善安全课程体系;实践团队员在教学中成长,深刻理解教育意义。7天的行程,从深圳南山到海丰龙山,实践队跨越山海,奋楫扬帆,将急救知识与红十精神融入当地暑期课堂。未来,深圳大学红十字会将持续关注乡村教育,期待更多人投身支教公益,用爱心与智慧汇聚教育洪流,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拥抱光明未来,共同书写教育帮扶新篇章。

(黎镇豪 邓欣妍)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