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教育学院“预见未来”科普协会联合“红影再璨”团队赴榆林市县区乡村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主题活动

2025-08-22 13:10:58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为赓续“两弹一星”精神血脉,激发青少年“强国有我”的情怀与科学探索火种,2025年7月28日至8月15日,榆林学院“预见未来”青少年科普协会“薪传两弹,奋斗启程”实践队联

为赓续“两弹一星”精神血脉,激发青少年“强国有我”的情怀与科学探索火种,2025年7月28日至8月15日,榆林学院“预见未来”青少年科普协会“薪传两弹,奋斗启程”实践队联合榆林学院“红影再璨”团队,赴榆林市榆阳区榆康社区、米脂县杨家沟、绥德县名洲镇,开展了为期15天的“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暑期实践活动。实践队以“精神传承与科学启蒙”为内核,构建启发性的教育体系,为乡村儿童打开认识“两弹一星”历史、了解核工业价值的窗口,推动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筑牢新时代青少年家国担当与科学求知的根基。

以先辈赤忱为炬,铸牢报国信念

实践队以老旧胶片的故事拉开序幕,聚焦元勋与无名英雄的事迹,胶片中钱学森冲破阻挠归国、邓稼先隐姓埋名扎根戈壁、郭永怀用生命守护科研资料等画面,让现场青少年屏息凝视:从钱三强在巴黎实验室攻克核物理难题的日夜,到王淦昌“我愿以身许国”的坚定;从科研人员在简陋条件下用算盘计算数据的坚守,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戈壁滩上的欢呼……一个个细节让“两弹一星”从课本上的名词变成可感可知的历史史诗。“原来这些科学家爷爷为了国家,放弃了那么多!”看完胶片后,现场的学生小声感慨道,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宣讲

“如果你们是当年的科学家,面对国外的优渥条件和祖国的召唤,会怎么选?”互动问答环节中,宣讲员的提问引发热烈讨论。“我选回国!国家需要我们!”“就算条件苦,也要为祖国搞研究!”孩子们稚嫩的声音里满是坚定。宣讲员借此引导大家思考:“今天的我们虽然不用隐姓埋名,但在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依然需要这种攻坚克难的精神。你们现在解出的每一道题、做的每一次实验,都是在传承这份初心。”

以当下为桥,激发探索热情

止步于历史,更将目光投向当下核工业的新发展。在核工业新30年的征程中,我国正推进“人造太阳”聚变实验堆、深空深海技术、华龙一号等项目——这些当下的科研突破,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延续,也是“勇于登攀”精神的现实践行。实践队通过介绍这些前沿领域,希望青少年明白:“两弹一星”精神从未过时,它正指引着中国在科技领域持续探索。这不仅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更让他们意识到:前辈们开创的事业,需要新一代接力,而他们也可以成为未来的探索者。

图为青少年学子与实践队队员合影

“精神传承需要贴近青少年的表达。”宣讲团指导老师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宣讲形式,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正如宣讲团给孩子们的寄语中所写:“‘两弹一星’精神从未远去,它藏在你们解开的每一道数学题里,在你们组装的每一个科技模型中,更在你们仰望星空时的梦想里。”

实践队相信,当“两弹一星”精神通过宣讲真正走进青少年心里,必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精神养分——让他们既懂爱国的深意,又有奋斗的底气,更有探索的勇气。让青春力量、科学梦想与家国担当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与时代发展注入“00后”的青春动能!(柴宇凡、高雅琪 指导教师:李历、赵姣 来稿团队:榆林学院“预见未来”青少年科普协会“薪传两弹,奋斗启程”实践队)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