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消费场景多元化,消费者和零售客户遭遇骗局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商户被低价“走私烟”诱惑,不知不觉触犯法律;有的老年人被“虚假投资”“刷单返利”等话术迷惑,辛苦积攒的养老钱打了水漂;还有不少市民因缺乏真假烟鉴别知识,误购假冒产品危害健康。针对这些问题,温岭烟草将党员志愿者、客户经理、专卖执法队员联系起来,组建“普法小纵队”,将反诈宣传与普法教育深度融合,让法治护航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乡村地头,普法宣传接地气、入人心。
在温岭市大溪镇桥外村,客户经理陈洁作为普法小纵队的一员,正开展反诈知识普及。她拿着反诈宣传册,给两位老人耐心讲解:“大爷,现在诈骗手段可多啦,像这种冒充公检法诈骗的,说您涉嫌违法让您转账,可千万别信!” 一位老人疑惑地问:“那要是真接到这种电话,咋分辨呀?” 陈洁笑着解释:“公检法不会通过电话、网络要求转账汇款,只要涉及让您掏钱的,先多想想,或者找咱们村委会、给孩子打电话问问,别着急操作!” 另一位老人点头感慨:“现在骗子太狡猾,多亏你们来教我们,不然真容易上当!” 陈洁接着说:“是呀,还有那种虚假投资、刷单返利的,也都是骗局,咱老年人攒钱不容易,得守好‘钱袋子’!”
图为普法小纵队陈洁向老年人宣传反诈
海岛码头,普法宣传守防线、护民生。
针对海岛可能出现的走私烟、假烟问题,党员志愿者潘建军和徐巧琪登船入户,给渔家阿姨们敲响警钟。潘建军说道:“阿姨,你们这边靠海,外面的船只进来多,要是碰到运输或贩卖假烟、走私烟的可得小心,要及时打投诉举报电话,我们会第一时间到达。这些烟质量没保障,一旦流入市场就会坏了合法经营的规矩!”志愿者们耐心把假烟危害、举报办法讲明白,从包装识别到守护市场意义说清楚。阿姨听完直点头:“懂啦!懂啦!我回去就跟乡亲们说,让他们一起关注起来。”
普法小纵队的党员志愿者在海岛做打假打私宣传
线上线下,普法宣传触手可及。
为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普法格局,普法小纵队把真假烟鉴别知识、反诈案例制作成动画短视频,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视频里,卡通人物“烟小法”用俏皮语言讲解“准运证的重要性”“假烟的三大危害”,让网友在轻松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此外,客户经理在走访零售户时,总会带上普法手册,结合店铺实际讲法规、析风险,让商户们明白“合法经营才是长久生意经”。
从市场检查时的“现场普法”,到节日集市的“流动宣传”,温岭市烟草专卖局“普法小纵队”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心传递温暖。他们既是烟草市场的“守护者”,也是法律法规的“翻译官”,更是群众身边的“安全卫士”。在一次次面对面的交流中,法治意识悄然扎根,反诈防线越筑越牢,让每一缕普法微光汇聚成照亮生活的法治暖阳。(王璐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