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顺:初心筑梦四十载 匠心如松立潮头

2025-08-19 10:25:21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回顾常德卷烟厂的发展史,轰鸣的机器声中承载着太多老常烟人的青春与坚守,而李新顺的故事,恰如一棵青松——平凡中育出坚韧,岁月里写满担当。初心扎根:在磨砺中沉淀匠心1983 年夏天的一个清晨,不到七点

回顾常德卷烟厂的发展史,轰鸣的机器声中承载着太多老常烟人的青春与坚守,而李新顺的故事,恰如一棵青松——平凡中育出坚韧,岁月里写满担当。

初心扎根:在磨砺中沉淀匠心

1983 年夏天的一个清晨,不到七点的常德卷烟厂车间迎来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刚入职的李新顺穿上藏蓝色工装,成为一名提丝工。彼时的车间里,除尘设备尚未配备,烟尘在狭小空间里弥漫,闷热如蒸笼。“机台就是战位,战位不能丢。” 这句朴实的话,成了他扎根岗位的誓言。

每日近万公斤烟丝需徒手处理,指尖磨出血泡是家常便饭。血泡破了又长,长了又破,最终在岁月里凝结成厚厚的老茧。下班时,他的工服早已被汗水浸透,轻轻一刮,盐霜与烟灰便簌簌落下。七年提丝工、八年切丝组组长,岗位在变,坚守如初。同事们笑称他是 “铁人”,却不知他把业余时间都交给了夜校的灯光。“设备在升级,技术不能落。” 专业书籍的边角被翻得卷了毛边,灯光下的笔记写满了他对技术的钻研与渴求。

图为李新顺查看排产情况 田雅卉摄

精研细节:在毫厘间雕琢匠心

匠心总藏在“看不见”的地方,李新顺的“看见”,总比别人多一份较真。在一次生产线堵料导致短暂停车的过程中,为让生产尽快恢复,员工从狭窄的掏叶口费力掏叶。这一场景让李新顺记在心上。此后巡查时,他总在加料处驻足,一次次将自己的手臂伸进掏叶口,发现手臂和掏叶口的大小堪堪吻合。“这哪是掏叶,分明是钻老鼠洞”,于是他反复思考,最终提出了“可开关盖板”方案,将原来带有掏叶口的铁板换成可开关的盖板,在掏叶时像开门一样打开盖板即可,平时关上便能阻挡烟尘扩散。改造后,掏叶效率大大提升。

这样的“微创新”在他四十年职业生涯中不胜枚举:调整加料喷嘴角度让烟丝受料更均匀,加装防护栏避免设备误触…… 这些不起眼的小改小革,不但如点点微光照亮了安全生产与高效运行的道路,也是李新顺将每个生产环节打磨到极致,将“匠心”拆成“再看一遍”“再改一点”的印证。

薪火传递:在传承中延续匠心

2021年,常德卷烟厂易地技改正如火如荼,李新顺调任制丝车间预处理班副班长。新环境、新团队,班组磨合初期,交接班时的 “火药味” 成了棘手问题。一次中班交接,两位员工因参数记录不清争执不下,面红耳赤。李新顺快步上前,将两人请进办公室,泡上两杯热茶,笑着拉开椅子:“心急喝不了热茶,咱先坐下来理理头绪。”

“新班组刚起步,制度标准得跟上趟。”他当即召集班组骨干,逐字逐句打磨交接班标准,从参数记录到责任划分,从设备检查到安全提醒,短短几日,一份清晰规范的流程手册就发到了每位员工手中。茶桌前的坦诚交流代替了车间里的争执,制度的 “棱角” 在规范和共识中变得温润。“顺班长” 的名号就此传开。

图为李新顺在现场了解新员工学习情况 田雅卉摄

四十载寒来暑往,李新顺掌心的老茧厚了一层又一层,而常德卷烟厂的生产线在一代代工匠的守护中愈发高效智能。那些藏在老茧里的坚守、毫厘间的较真、标准里的匠心,早已在岁月中扎根,成为工厂最坚实的根基。(田雅卉)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