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安溪茶学院多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福建农林大学 “山湖知行” 实践队深入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山都村,结合 “河小禹” 专项行动,以 “‘水经济’激活山都村:生态碗里盛满旅游饭” 为主题展开实地调研。实践队调研发现,近年来山都村依托石钟溪流域生态资源,通过打造观光带、亲水平台等特色项目,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村民年均收入提升至2.25万元。
山都村地处安溪湖头镇,境内石钟溪穿村而过,流域内水质清澈,植被茂密,水资源丰富且生态禀赋优越。但长期以来,该村因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收入主要依赖传统农业,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整体发展动能不足。近年来,当地政府与村“两委”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水”为媒,整合生态与人文资源,逐步构建“水岸联动、农旅结合”的发展模式,重点打造了石钟溪观光带、亲水平台、滨水步道等系列项目。
图为观光景点幸福桥 图/高博雯
“石钟溪观光带是山都村‘水经济’的核心载体。”山都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村里通过河道整治、景观步道建设及生态护岸修复等措施,将原本分散的自然资源串联成线,形成集亲水休闲、田园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3公里生态廊道,既保护了溪流生态系统,又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的休闲空间。
据山都村党支部书记裴荣桂介绍,依托水资源项目的带动,建设了石钟溪休闲临水长廊、许愿池、卵石花塘等景点,并完善游客服务中心、交通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村里先后培育了12家农家乐、8家特色农产品销售点,发展了稻田摸鱼等10余个体验式农业项目,形成了“日间观光、夜间休闲、四季有景”的旅游格局。数据显示,2023年山都村接待游客量突破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300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1.2万元增至2.25万元,增幅达87.5%。
图为游客在石钟溪游玩 图/吴欣瑜
此外,村集体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开发了水上乐园、生态研学基地等配套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福建农林大学“山湖知行”实践队队员分析提到:“山都村以‘小切口’激活‘大市场’,通过轻资产、绿色可持续的运营模式,避免了过度商业化对生态的破坏,为同类乡村提供了借鉴。”
实践队分析认为,山都村的发展实践体现了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坚持生态优先,在项目建设中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原则,确保水资源不受破坏;二是注重利益联结,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经营服务等多渠道分享发展红利;三是融入乡土文化,在景观设计与活动策划中植入当地茶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增强旅游的独特性与吸引力。
图为石钟溪流域 图/苏静怡
山都村的案例证明,乡村振兴无需“舍近求远”,关键在于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实践队将进一步整理调研成果,形成对策建议,为类似山区村的发展提供参考。
(周文莉 姚丽霞 高达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