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到“火候 ”采出“真金”

2025-08-13 10:10:35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晨光熹微,在山东潍坊诸城市贾悦镇大吴家庄村烟田里,连片的烤烟在朝阳下泛着油亮的光泽。洛庄烟站技术员尹子杰手持一台叶绿素测定仪,小心翼翼地贴近一片烟叶,仪器屏幕立刻跳出“21”的数字。“老王

晨光熹微,在山东潍坊诸城市贾悦镇大吴家庄村烟田里,连片的烤烟在朝阳下泛着油亮的光泽。洛庄烟站技术员尹子杰手持一台叶绿素测定仪,小心翼翼地贴近一片烟叶,仪器屏幕立刻跳出“21”的数字。“老王,这片叶的SPAD值刚好在标准区间,今天就能组织采收。”他边记录数据,边对身边的烟农王桂明说。

图为技术员用叶绿素测定仪检测烟叶成熟度

这一幕,正是山东潍坊诸城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深耕烟叶成熟采收环节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局(分公司)将成熟采收作为提升烟叶质量的关键突破口,构建起“标准引领、创新赋能、全程管控”的成熟采收体系,确保每一片烟叶都能在最佳成熟度下被采摘,让“熟到火候”的烟叶真正变成烟农手中的“真金”。

“烟叶像水果,熟透了才香甜。”诸城市局(分公司)生产科科长赵洪军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成熟度是烟叶品质的“基因密码”,成熟度不足的烟叶烤后青杂气重、香气不足;而过熟叶则会油分过度流水,失去优质烟特质。只有精准把握采收时机,才能确保烟叶的烘烤质量和工业可用性。

为让“熟度标准”看得见、摸得着,诸城市局(分公司)制定了细致入微、部位差异化的采收规范。他们量体裁衣,针对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分别精准界定了欠熟、尚熟、成熟、过熟四个档次的成熟标准,每个档次都对应着清晰可辨的外观特征与客观量化的数据指标。采收时严格遵循“多熟多采,少熟少采”原则,生长整齐的烟株每次每株采2-3片,生长不均的烟田则“按熟选采”,确保每片烟叶都在“黄金成熟期”离开烟株。

这些标准的落地,离不开创新工具的“加持”。每年采收季前,技术人员都会深入田间,根据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采收标准,选取典型叶片制作标样。针对部分烟农“眼光不准”的难题,他们研发出比色卡与比色手环——卡片上印刷着不同成熟度烟叶的标准色阶,手环则通过颜色渐变模拟叶片成熟过程,而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的推广,更让采收标准有了“数字标尺”。“以前采烟总怕把握不好成熟度,现在有这么多贴心的工具,心里踏实多了。”在烟田采收现场,诸城市枳沟镇北老屯村烟农陈俊玉抬手晃了晃腕上的比色手环笑着说。

图为技术员(右一)现场为烟农讲解烟叶成熟采收标准

流程管控的“组合拳”让标准落地更有保障。“先批后采”制度如同成熟采收的“闸门”,烟农需提前向烘烤师申请采收,经烘烤师现场核查确认烟叶达到成熟标准后,方可获得采收通知单,凭单进入烘烤环节。“两轮采收”像是为烟田精细筛选的“过滤网”,第一轮先集中清除病残叶、过熟叶,将无烘烤价值的叶片彻底带出田间;第二轮再精准采收达到标准的成熟叶,这种“先清后采”的模式大幅提升了采收烟叶成熟度的一致性。而“停炉养烟”则为烟叶预留充足“熟化期”,下部叶采烤后停炉7天养足中部叶,上部叶正常成熟基础上再延长5天确保“熟透养足”,停炉时通过烤房上锁、张贴封条等方式,杜绝“抢烤”现象。

“以前采烟靠经验,现在采烟有标准,采收的烟叶熟得匀、品质高,烤出来金灿灿的,卖价自然上去了。”王桂明今年种了50多亩烟,靠着科学采收,首炉烟就要比往年多卖两千多元。

把握“熟”的尺度,收获“质”的飞跃。诸城市局(分公司)用成熟采收的科学理念,让烟叶从田间到烤房实现完美蜕变,不仅鼓了烟农的钱袋,更为烟区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郑海峰 李嘉琦)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