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鄢克倩 云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生第五党支部紧密围绕云南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创新构建“五个一”党员先锋工程体系。通过“聚焦战略目标、筑牢组织根基、拓展服务阵地、培育志愿力量、创新实践载体”五大路径,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特色、地方发展深度融合。
党支部创新打造“全域科普强基础,科技创新赢未来”化学科普双翼计划,以“科学启蒙+实践赋能”为双轨驱动,推动科普服务提质增效。通过“青苗计划”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以“振兴行动”服务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实现从实验室到课堂、从城市到乡村的科技服务闭环,助力科学素养提升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让化学之光照亮未来与大地。
支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开展“小小化学家”青苗实践营科普活动。活动构建“理论奠基-实验探索-精神引领”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在生活化学应用、健康科学原理、化学世界探秘、传统科技智慧、趣味实验体验五大主题基础上,特别设置“科学家精神传承”特色单元。通过“厨房里的化学反应”等生活化实验,将抽象化学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通过化学视角,把生命健康和禁毒防艾的知识结合起来,让大家看到化学在健康守护中的实际作用;通过缤纷多彩的化学物质、叹为观止的化学反应等四个模块内容,引导青少年改变对化学的刻板印象,激发青少年化学学习兴趣;借助非遗打铁花、烟花、酿酒等文化科技融合项目,引导青少年认识到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通过讲述侯德榜制碱法等事迹,让青少年在“制备天然酸碱指示剂”等实验的过程中,体悟科学家们“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守精神。活动注重培养科学思维与人文情怀,引导孩子们在“发现问题-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探究过程中,既掌握化学知识,又传承科学精神,为培养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厚植精神沃土。
为响应“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针对农业污染治理、饮用水安全等民生痛点,针对农村地区群众开展“生活中的化学课——让科技温暖乡村每个角落”科普振兴行动,让知识下沉激活乡村内生动力。通过化学与衣食住行、化学与生命健康、化学与农业生产、化学与能源利用、化学与环境保护等实操培训,让复杂原理“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的科技赋能。活动累计辐射农民群众2100余人次,让科技成果在广袤乡村落地生根,彰显“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导向。
项目实现“铸魂育人、科技赋能、人才淬炼”三重价值闭环:一是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以科学家精神与西南联大精神激发青少年科技报国志向;二是研发“乡村科学教育包”,推动化学技术解决农业污染等实际问题;三是构建“高校-乡村”共育机制,培养大学生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能力。活动获得多家媒体报道。形成“党建+科普+乡村振兴”的示范效应,是新时代青年响应“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号召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