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邹平市孙镇前刘村,肉兔养殖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整齐排列的标准化兔舍前,饲养员们穿梭其间,投喂饲料、查看兔群长势。笼内的肉兔憨态可掬,咀嚼饲料发出的“沙沙”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曲生机勃勃的乡村交响乐。
“我们主要养殖法国伊拉兔,这种兔子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一只母兔年均产仔90余只,70天即可达到5至6斤出栏标准,年出栏量可达1万余只。”前刘村党支部书记刘立民介绍道。今年6月,他盘活村委后院闲置厂房,引进肉兔养殖项目。这一“短平快”特色养殖项目,不仅激活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更成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刘立民介绍,肉兔养殖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等显著优势。前刘村引入机械化饲料加工设备,配备新型自动化笼具、智能环控、自动给水和清粪系统,实现了养殖的智能化管理。目前,基地已引进种兔100只,年出栏肉兔1万只以上,预计年底可为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带动周边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肉兔长势喜人,市场反馈积极,我们正计划追加30万元投资,扩建兔舍,增加种兔存栏量,进一步提升养殖规模和智能化水平。”刘立民信心满满地说。他希望通过规模化发展肉兔养殖,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邹平市孙镇坚持产业振兴主线,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孙镇坡庄责任区党总支书记王茂斌表示:“我们将持续加大政策和技术支持力度,引导各村挖掘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产业项目,让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前刘村的“兔”飞猛进,正是孙镇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孙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