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学子三下乡:津冀枣乡助农行 青春执笔绘振兴

2025-08-11 12:51:10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乡村振兴是必须写好的一篇大文章。” 盛夏八月,暑气蒸腾,却挡不住青年学子响应 “大学生下三乡” 号召、服务乡村的热忱。北京城市学院经济管理学部融媒体中心暑期实践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乡村振兴是必须写好的一篇大文章。” 盛夏八月,暑气蒸腾,却挡不住青年学子响应 “大学生下三乡” 号召、服务乡村的热忱。北京城市学院经济管理学部融媒体中心暑期实践团的同学们,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好奇与担当,以 “三下乡” 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启了一场聚焦冬枣产业的助农研学之旅。他们的脚步先后踏入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崔庄村、河北省黄烨市聚馆村,最后走进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第三中学,用镜头记录、用心灵感悟、用行动传递,在 “传统与现代融合” 的探索中,书写着 “大学生下三乡” 背景下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体验农情:三下乡首站接地气,百年枣林悟匠心

八月初,实践团来到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崔庄村。在 “全国乡村工匠”、非遗葫芦烙画第四代传承人、村支书徐林成的带领下,同学们深入探访冬枣历史展览馆、皇家枣园,沉浸式感受乡村的历史底蕴与农业文化。徐书记详细讲述 “张娘娘传说” 与崔庄冬枣的渊源 —— 这里坐拥 600 年贡枣历史,19.6 公顷冬枣林含 168 棵 600 年古枣树、3200 余棵 400 年以上古枣树。他自豪地介绍:“崔庄冬枣是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正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要让这‘金果子’香飘世界!” 实践团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新媒体优势,拍摄制作冬枣品牌宣传片,用现代传播方式为乡村特产 “发声”,践行 “三下乡” 服务乡村的初心。

image.png

次日,实践团的同学们继续践行 “三下乡” 深入基层的理念,来到河北省黄烨市聚馆村,专程向当地有名的枣农刘在连老先生请教冬枣种植的心得与技术。见到前来学习的年轻学子,刘老先生十分高兴,从枣树的嫁接、修剪到病虫害防治,再到果实的采摘与储存,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自己的经验。同学们认真做着笔记,将这些宝贵的传统种植技术牢记在心,同时用镜头记录下这珍贵的教学瞬间。他们深刻体会到,“大学生下三乡” 不仅是知识的获取之旅,更是对乡村智慧的传承之旅,这些代代相传的种植智慧,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总结智慧:三下乡实践凝硕果,枣知新传助农兴

当日下午,实践团结合实践所学,共同总结并精心制作了《枣食记》知识册。实践的意义不仅在于学习,更在于传播与分享。为让更多人了解冬枣种植知识、助力冬枣产业发展,同学们系统整理了在崔庄村和聚馆村的所学所得,使这本知识册涵盖冬枣品种介绍、种植技术、营养价值、食用方法等多方面内容,且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这份《枣食记》采用 “一册双版” 形式,既便于不同群体按需查阅,也让知识传播更具针对性。这本凝聚着实践成果的知识册,成为连接高校学子与乡村产业的重要纽带,为冬枣产业的推广注入了青春力量。

宣讲传情:三下乡精神续传承,振兴新愿共传递

第三天,实践团成员带着这本凝聚汗水与智慧的《枣食记》,前往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第三中学开展宣讲。通过这次宣讲,不仅让在校同学们了解了冬枣种植的知识,更让他们感受到了 “大学生下三乡” 活动中乡村振兴的活力和青年学子服务乡村的热情。许多同学表示,今后会更加关注农业、关注乡村,希望有机会也能加入 “三下乡” 的队伍,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三下乡” 的种子在宣讲中悄然播撒,让青春助农的理念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image.png

时代答卷:三下乡青春书华章,田野之上写担当

此次北京城市学院经济管理学部融媒体中心的暑期 “三下乡” 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行走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冬枣种植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传统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应用,更用自己的方式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在 “大学生下三乡” 的旗帜下,他们用镜头记录乡村的变化,用知识传播农业的智慧,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青年学子响应 “三下乡” 号召,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用青春的汗水浇灌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