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点银 文旅成金

2025-08-04 11:57:56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碧水丹霞,橙香银韵。湖南郴州北部的永兴县,因“无矿银都”的传奇而闻名——虽无银矿,却依托三百年冶炼技艺,年产白银6000吨,被誉为中国银都。每年数十万游客涌入此地,探寻变废为宝的白银冶

碧水丹霞,橙香银韵。湖南郴州北部的永兴县,因“无矿银都”的传奇而闻名——虽无银矿,却依托三百年冶炼技艺,年产白银6000吨,被誉为中国银都。每年数十万游客涌入此地,探寻变废为宝的白银冶炼奥秘,漫步于千年矿冶文化与现代文创交织的风景中。在这片产业沃土上,一场由90后创客李可与00后客户经理刘鸿萱共同推动的文旅融合实验,正悄然重塑乡村振兴的脉络。

缘起:当创客遇见服务者

(李可在直播)

李可是一名90后海归创客,曾在深圳IT行业深耕七年。2020年,她带着对家乡白银产业的牵挂回到永兴,成为银都文创园的核心推动者。彼时,永兴白银产业虽规模庞大,却面临同质化竞争、附加值低的困境。李可坚信白银不应只是冰冷的金属,而应成为可触摸的文化载体。她带领团队开发非遗錾刻银茶具、银版画等文创产品,试图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

刘鸿萱是当地烟草公司的客户经理,刚从大学毕业不久,自带“破局”意识。2023年,她在调研银都文创园时提出大胆构想:永兴的旅游潜力与白银文化尚未深度融合,何不以文创为媒介,打造可带走的银都记忆?两人一拍即合——李可负责产品设计,刘鸿萱联动文旅资源,一场银旅融合的变革就此启程。

焕新:从工业展厅到文化客厅

(创意银产品)

李可将银都文创园首店作为实验田,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理念,对空间彻底改造。入口处摆放着原生态银制叶片吸引客人目光,虫洞细节致敬郴州生态农业历史;店内陈列银制茶具、十二生肖摆件,非遗錾刻的骏马图腾与暖黄灯光交融,演绎千年银艺与现代美学的对话。游客扫码即可聆听AR导览讲述无矿银都的传奇故事;匠银体验区邀请游客参与银器打磨,亲手制作书签或银饰。

2023年9月文创园开园后,单日客流峰值突破5000人次,成为永兴旅游网红打卡点。

引流:场景化体验的魔力

(福城荟和银天下体验馆)

店铺成功引流后,两人聚焦如何让游客带走银都记忆。他们共创三大体验场景:游客扫码成为会员,即可获赠刻有福城郴州祝福语的定制银书签,感受永兴人的温度;自煮冰糖橙茶搭配银制茶具的品鉴台,让游客在甘甜中品味银都的精致;留言墙收集游客创意,激发对银制旅行徽章、银胎珐琅杯等产品的兴趣。

李可更将本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2024年旅游季前夕,她推出囍系列礼盒——以永兴传统婚俗为灵感,结合当地传统工艺“拼布秀”,制成极具性价比的文创礼盒,盒内内嵌二维码追溯白银冶炼故事。该礼盒目前已累计售出2000套,成为游客心中的银都必购伴手礼。

破圈:直播间的银都新叙事

(李可带领团队探讨设计文创礼盒)

为扩大影响力,两人探索线上阵地。在永兴县政策支持下,文创园建成2000㎡电商直播基地。李可通过当地传媒公司培养42名零售户主播,通过线下体验加线上引流模式推广银饰、摆件,主播曹语婷单场3小时直播销售额达20万元。同时结合永兴城市IP欧冶(冶炼匠人)、银宝(活泼元宝)设计动画短视频在抖音平台播放,带动话题无矿银都奇迹出圈。

涟漪:一座小店的产业赋能

(和银家族公益团队专场直播)

和银小店的创新模式引发连锁反应。文创园吸引近百家企业入驻,为创业者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融资补贴,间接带动超2000人就业;银都文创园2024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园区内白银网红广场、匠银体验馆等场景,让工业旅游从看升级为玩;李可与零售户组成和银家族公益团队,通过直播筹款资助贫困学生,将商业热度转化为社会温度。

(中国银都文创园)

站在文创园的观景台远眺,李可的小店与千年冶炼遗址隔空相望。店内,游客摩挲银器的赞叹与扫码支付的提示音交织;店外,欧冶与银宝IP玩偶正与孩子们嬉戏合影。这座没有银矿的银都,因文化创意与产业融合重获新生。而许许多多像李可与刘鸿萱的故事仍在续写——她们计划开发AR白银矿山探秘游戏,让每件产品成为银都故事的载体。或许,这正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当传统产业被赋予青春创意,一方水土的光华终将璀璨世界。(杨旭 林丽霞)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