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诸城市广袤的烟田里,一株株烟苗亭亭玉立,碧绿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诉说着田野间蓬勃的生命力。连日来,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山东潍坊诸城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正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精心编织一张覆盖全域、层层设防的烟田防控网,为烟叶筑起坚实的“绿色屏障”。
深耕细作,铺就“绿色底色”
“今年这烟叶,长得多壮实!这都多亏了那些从根源上保障烟苗健康成长的农业防治‘组合拳’。”近日,在诸城市贾悦镇的烟田里,烟农老周正仔细检查着烟株的生长情况,脸上满是喜悦。他口中的“组合拳”,正是诸城市局(分公司)推行的以“三深一高一平衡”为核心的农业防治措施,这些措施如同为烟田披上了一层绿色的防护衣,从源头上为烟叶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三深一高一平衡”是对深耕、深栽、深挖沟、高起垄和平衡施肥等农业措施的总称,这些措施如同精密运转的齿轮环环相扣,为烟田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态活力。烟田深耕时,所有地块冬耕深度达30厘米以上,翻耕后的土地如松软的海绵,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深栽烟苗则严格把控种植深度,确保烟苗根系充分扎根土壤,增强其抵御风雨与病虫害的能力。深挖沟同样重要,高标准的排水沟系纵横交错,在雨季来临时能迅速排涝,避免烟株积水。“高起垄”则为烟株搭建舒适“高台”,起垄高度达35厘米以上,提高烟株的抗病抗逆能力。而“平衡施肥”精准调控养分供给,烟田亩均施用有机饼肥15公斤以上,将有机氮比例提升至35%左右,让烟株“吃得饱、吃得好”。
图为:引导烟农利用轮作烟田种植丹参
在此之外,烟田轮作与土壤保育同样功不可没。诸城市局(份公司)积极协调土地流转,推行“烤烟—油菜”“烤烟—中药材”等轮作模式,既减少土传病害,又拓宽烟农增收渠道。同时,土壤通过增施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肥,激活微生物群落,焕发出新的生机。
如今的诸城烟田,土壤松软肥沃、烟株茁壮成长,农业防治的成效充分彰显,为后续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有序开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智能诱捕,织就“安全天网”
时下走进诸城市辛兴镇的烟田,一排排流线型的诱捕器错落悬挂在烟株间,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宛如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烟田。“可别小瞧这些小家伙,它们抓害虫的本事可厉害着呢!”辛兴烟站技术员丁文卿一边指着面前困满飞蛾的诱捕器,一边介绍道。这些诱捕器正是诸城市局(分公司)物理防治的“秘密武器”,以其高效、安全、无毒的特性,在烟田害虫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为:诱捕器是诸城烟田的“标配”
诱捕器的精妙之处在于其仿生设计,里面装有人工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精准模拟雌虫释放的“求偶信号”,高效诱捕烟青虫、棉铃虫的雄虫成虫,从而直接干扰其交配繁殖,实现“断其后代”的目标。经过多年摸索改良,这些诱捕器与烟田环境完美契合,形成高效防控屏障。如今,诸城市局(分公司)已在全市烟田实现诱捕器100%全覆盖,严格按每亩1套标准精准布设,织就了一张严密高效的“防护天网”。
为确保诱捕器发挥最佳效果,诸城市局(分公司)的技术人员定期深入烟田,对烟农进行培训和指导。他们详细讲解诱捕器的安装位置、高度、更换时间等要点,确保每个诱捕器都能精准“出击”。在日常巡查中,技术人员还会仔细检查诱捕器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失效的诱芯,清理诱捕到的害虫,并将收集的害虫样本带回实验室分析,以便及时掌握害虫种群动态和抗性变化。
“高峰期一个诱捕器日诱捕成虫几十头,效果立竿见影。这等于在害虫繁殖的源头上精准设卡,大幅压低了下一代幼虫的基数。”丁文卿对诱捕器的效果称赞有加。科学评估显示,其对目标害虫的防治效果稳定在80%以上,为烟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虫虫大军,奏响“生态乐章”
近日清晨,专业放蜂员周明早早地来到贾悦镇的烟田里,利落地将赤眼蜂卡别在烟株叶片背面。随着温度攀升,蜂卡上密密麻麻的虫卵即将孵化,一场没有硝烟的“虫虫大战”蓄势待发。在诸城烟田的绿色防线中,以“虫虫部队”为先锋的生物防治,正谱写着生态与经济共赢的和谐旋律。
近年来,诸城市局(分公司)将“以虫治虫”生物防治纳入烟叶绿色防控核心战略,依托辖区的天敌昆虫繁育中心,构建起“研发-扩繁-应用”一体化体系,实现对赤眼蜂、烟粉虱、烟蚜茧蜂和蠋蝽等“三蜂一蝽”烤烟天敌昆虫的规模化繁育和精准化投放,让“虫虫部队”成为烟田生态防控的中坚力量。
图为:建设天敌昆虫繁育中心,规模繁育天敌昆虫
在这场生态防控持久战中,烟区的天敌昆虫繁育中心堪称“虫虫大军”的“钢铁摇篮”。为培育这支生态劲旅,技术人员化身“超级饲养员”,在高温可达40℃的大棚里挥汗如雨,在寒冬腊月里坚守岗位,攻克温湿度调控、繁育介质筛选等重重难关,每年可产超60亿头天敌昆虫,为生物防治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生力军”。
有了“兵力”,投放更要精准。“防治烟青虫,赤眼蜂必须在害虫产卵初期的3天窗口期内,精准覆盖烟株中上部。”周明介绍道。为此,13支专业放蜂队应运而生,搭载定位导航的设备与无人机大显身手。过去人工放蜂需耗时数日,如今借助科技力量,半天便能完成全域覆盖,效率与效果实现双飞跃。
这支“虫虫部队”的战斗力还在持续扩散。麦田里蚜茧蜂围剿麦蚜,桃树园中丽蚜小蜂压制白粉虱,蔬菜大棚内蠋蝽痛击菜青虫,“粮烟融合”综合治理模式正不断完善。如今,生物防治技术已辐射30万亩农田,为全域农业披上了“生态战甲”。
从农业防治筑牢根基,到物理防治织网守护,再到生物防治奏响生态强音,诸城市局(分公司)以层层递进的绿色防控体系,为烟田撑起了坚实的“保护伞”。这一张张由农业智慧、科技力量与生态理念交织而成的“绿色屏障”,不仅守护着烟农的“金色希望”,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郑海峰 李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