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不仅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更是极具潜力的清洁能源载体与储氢介质。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CO2)通过催化加氢技术高效转化为甲醇,是实现“变废为宝”、闭合碳循环的理想路径。然而,这一过程的核心瓶颈在于催化剂—传统催化剂面临CO2转化效率不足、甲醇选择性低及稳定性差等难题,制约其进一步大规模工业化。
团队合力攻坚-五年攻关锻造硬核成果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袁亮同学是一名从事CO2加氢制甲醇研究的博士生。面对将CO2转化为甲醇存在的行业难题,他牵头组建了一支跨学科的精锐攻关团队,团队成员涵盖化工技术、人工智能、经济管理及机械制造等多个专业领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经过5年研发,形成了以Ce界面修饰技术与包裹限域技术为核心的催化材料,甲醇收率较传统催化剂提升25%。作为新兴创新力量,“醇净未来”创新创业团队谨记“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命运”的理想信念,在高校创新教育的滋养下以创新促成长,将创新创业梦融入伟大中国梦。
良师领航指路-淬炼技术跨越工业鸿沟
科研攻关之路从来就不是坦途,“成果产业化成功的少,失败的多”这一魔咒,成为了团队必须要攻克的难关。本以为催化剂中试生产方案只需按照实验室方案放大即可,但放大生产后催化剂活性骤降,让团队摸不着头脑。就在团队一筹莫展之际,指导老师陈永东教授伸出了援助之手,陈教授凭借自身丰富的工业化经验指出宏观混合技术难以解决搅拌槽内物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需从加料方式、沉淀剂用量等参数进行优化。就此团队开展了系统的技术攻关,总结出了宏观混合和微观混合之间的影响规律,克服了放大效应,形成了百公斤级的生产方案,第一代产品CJ-012催化剂顺利通过行业严苛的性能验证。
创新促进成长-砥砺奋进收获成长硕果
基于问题导向构建的“传承-互助-引领”分层递进体系,为“醇净未来”团队的研发工作提供了有效指引,团队成员从本科到博士,从实验室到工厂,深刻认识到:真理来自于是失败后的反思、与工程师的对话,以及化工厂里每一次的方案打磨。袁亮博士作为项目骨干参与申报“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和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目前,团队已申请专利16件,发表论文18篇,6名团队成员受科研实践启发,选择攻读博士学位、扎根科研一线,形成完整的科研-应用-育人闭环。
以创新为刃、匠心为魂,西南石油大学“醇净未来”团队将继续攻坚CO2加氢制甲醇技术的工业化难题,深耕CO2催化转化与清洁能源领域,立志为高碳产业绿色转型破局,以工程实际需求反推创新方向,用青春书写双碳答卷,为建设美丽中国注入绿色动能,为全球低碳事业贡献中国青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