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书屋践行青春志,送温暖共筑书香梦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机械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2025-08-01 10:55:22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七月盛夏,蝉鸣声声。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机械工程学院的青年学子们走进广德市大木桥社区熙春书房,携手广德家和社工服务中心,以“赴书屋践行青春志,送温暖共筑书香梦”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

七月盛夏,蝉鸣声声。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机械工程学院的青年学子们走进广德市大木桥社区熙春书房,携手广德家和社工服务中心,以“赴书屋践行青春志,送温暖共筑书香梦”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面对一群天真烂漫的孩童,这群平日里与齿轮、图纸打交道的“机械人”,用书香与温情搭建起一座连接知识与心灵的桥梁,也在实践中深刻体悟了青年责任与专业使命的双重内涵。

一、红色宣讲:在故事中播撒信仰的种子

“我们原本担心孩子们听不懂,但他们的热情超乎想象。”团队成员感慨道。为了让故事更贴近孩子,队员们特意设计了互动问答和情景模拟环节。当一名小朋友举起小手说“我长大也要像雨来一样保护祖国”时,团队成员的内心被深深触动,机械学子们让红色精神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二、名著导读:当“工科思维”遇上经典文学

如何用机械学子的视角解读四大名著?团队交出了一份充满创意的答卷。在《红楼梦》分享会上,队员以“大观园的建筑布局”为切入点,结合CAD绘图展示园林的对称美学;讲解《西游记》时,他们用“三打白骨精”的剧情表演诠释“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分析《三国演义》人物时,借用“机械系统”类比诸葛亮“运筹帷幄”的智慧;而《水浒传》的“忠义精神”则被引申为“工程师的职业操守”。  

“我们试图用工程逻辑解构文学经典,没想到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团队成员笑道。队员们也意识到,专业与人文并非割裂——机械的严谨与文学的浪漫,同样能碰撞出教育的火花。  

三、文化传承:从历史深处触摸工匠精神

与广德市博物馆合作开展的“非遗手工课”成为活动亮点。孩子们在队员指导下进行制作,而机械学子们则从非遗技艺中窥见了另一种“工匠精神”。更令人动容的是“国旗制作”环节。当孩子们用彩纸拼出五星红旗,并聆听队员讲解国旗背后的工业故事(如“中国天眼”的钢结构技术)时,一颗关于“科技报国”的种子悄然埋下。“原来工程师也能让国旗更鲜艳!”一名女孩的感叹让队员们倍感自豪——他们不仅传递了知识,更点燃了孩子们对科学与家国的双重热爱。  

四、实践感悟:机械人的“精度”与“温度”

在参观当地企业的过程中,队员们深入生产一线,观察自动化流水线的运行。志愿者们一边帮孩子们理解”为什么机器能自己干活”,一边在引导员的讲解中,对”企业文化”有了更生动的认知——那些刻在墙上的文字,原来早已融入每一道生产工序,成为企业前行的底气。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碰撞,让学机械的学子们对”工匠精神”有了更具体的感知:强国之基,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坚守与传承。

每天日常的作业辅导同样是一场“双向成长”。面对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提问(如“机器人怎么写作业?”),队员们不得不跳出课本框架,用生活化的比喻解答。“这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也让我明白——好的工程师首先要学会倾听需求。”一名队员总结道。  

五、结语:书香梦与强国志的同频共振  

七天的实践短暂却充实。当离别时孩子们塞来手绘的“机械战士”卡片,当书房负责人感叹“大学生带来了新气象”,队员们真切体会到“被需要”的幸福。这场实践的意义,早已超越活动本身。它让工大学子懂得:精密的车床与温润的书香并不矛盾,青年的担当既在实验室的攻坚克难,也在基层的春风化雨。正如团队指导老师王腾所言:“你们设计的不仅是机械,更是未来的可能性。”  (文字:虎谨骁 图片:刘赞)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