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嵩县:驻村书记的“蟠桃会”

2025-07-10 09:51:29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在河南嵩县九皋镇汪沟村,一场由驻村书记牵头的“汉服蟠桃会”正在上演:身着汉服的村民举着刚采摘的蟠桃凑近镜头,直播间里,主播笑着展示饱满的果肉,弹幕里“看着就甜”“要两箱”

在河南嵩县九皋镇汪沟村,一场由驻村书记牵头的“汉服蟠桃会”正在上演:身着汉服的村民举着刚采摘的蟠桃凑近镜头,直播间里,主播笑着展示饱满的果肉,弹幕里“看着就甜”“要两箱”的留言滚动不停,这场热闹的直播卖桃,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故事。曾经,这里党组织软弱涣散、是产业发展举步维艰的“后进村”。如今,却因传统文化与乡土产业的奇妙碰撞,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两年前,洛阳市烟草公司嵩县分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初到这个村子:党组织凝聚力弱,党员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在村民中蔓延;作为脱贫村,唯一拿得出手的果园产业,长期陷入“桃子论筐卖,果农挣辛苦钱”的困境,品牌没亮点、销路窄,遇到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收入就“过山车”。更棘手的是,年轻人大量外出,村庄空心化严重,“老弱病残守果园”成了常态,产业升级、文化振兴,仿佛遥不可及的梦。

破局:汉服与蟠桃的奇妙邂逅

“要改变,得先激活人心,再盘活产业!”驻村书记王少毅深知,党组织软弱涣散是“根”上的问题,必须让党员先站出来,带着村民闯新路。一次返乡途中,他刷到汉服文旅融合的短视频,灵感瞬间迸发:村里有果园、有乡土风光,我自己会摄影,何不借汉服东风,给桃子贴上“文化标签”?

说干就干!他先组织党员开会,从“思想破冰”入手,带着党员挨家挨户动员:“咱不光要卖桃子,要让桃子变成‘文化符号’,让城里人追着咱的‘田园诗意’买单!”“把桃核加工成蟠桃手串!”起初,质疑声一片:“穿汉服卖桃?能行吗?”但王书记不信邪,“我自己就是摄影师,汉服、道具我来想办法!”就这样,拉着家属和第一批愿意尝试的村民,一头扎进果园。

造势:田园“蟠桃会”的流量魔法

夏日炎炎,蒸腾的暑期炙烤着桃林,一场别开生面的“汉服蟠桃会”悄然启幕:驻村书记身披绛红色长袍,头戴简约发冠,活脱脱一位“天仙”下凡;村民们身着襦裙、披帛,头戴花钿,穿梭在烟雾缭绕的桃林间,指尖轻捻熟透的蟠桃,笑靥如花。手机镜头前,王少毅用带着乡土气的普通话叫卖:“各位客官!这桃园的蟠桃,吸足日月精华,咬一口甜过玉液琼浆,错过今日,再等一年呐!”

这场“穿越式”直播,瞬间点燃网络:网友疯狂刷屏“这才是真正的田园牧歌”“求链接,想买桃子!”更妙的是,汉服打卡潮引来了城里人,周末游客自驾涌入山村,穿汉服、摘鲜桃、逛桃园、吃农家饭,原本寂静的村庄热闹得像集市。农家乐老板笑开了花:“以前半年挣不到一万,现在周末一天就赚三千!”

驻村书记王少毅身着汉服直播卖桃

蜕变:从“后进”到“网红”的振兴密码

这场“汉服蟠桃会”,不止是卖桃的营销,更是激活村庄的“催化剂”。党员带头试新、带头服务,凝聚力直线上升,“软弱涣散”的帽子彻底甩掉,如今村里大事小情,党员主动凑上来商量。桃子不再“论筐卖”,而是按“文化体验套餐”“网红礼盒”销售,游客带来的“流量经济”,让农家乐、民宿、手作体验店如雨后春笋。外出的年轻人看到家乡变化,纷纷表示要返乡创业,“95后”小李也打算回村开个“汉服旅拍工作室”,说“没想到穿汉服能让咱村火,这风口得抓住!”

这个曾陷入发展泥沼的小山村,用“汉服+农产”的组合拳,打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传统文化不是“阳春白雪”,和乡土产业结合,能碰撞出奇妙火花,品牌价值飙升。驻村书记用“汉服直播”抓住年轻人眼球,让深山里的果园,成了全网关注的“网红打卡地”。

如今,桃林里的汉服身影还在穿梭,直播间的叫卖声依旧热闹,而这座小山村的故事,早已超越“卖桃增收”的简单叙事——它证明:哪怕是最“后进”的村庄,只要党组织硬起来、文化活起来、思路新起来,就能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逆袭剧本”。(王少毅、田铭旗)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