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德市大同镇,成片的玉米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白的光泽,大棚内,颗颗饱满的水果玉米裹着翠绿外衣,散发着清甜气息。凭借脆甜可口、饱腹低脂的优良品质,在浙江省农科院的专业技术指导加持下,大同镇水果玉米一路“过关斩将”,将多项荣誉收入囊中。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这里建成产业化标准化种植基地,成功拿下“建德玉米”地理标志认证,不仅绘就出规模大、品质优的产业画卷,更成为带动全镇农户增收的 “金色引擎”。
为让党员干部在田野间锤炼本领,建德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创新推出“香溢助农”工程,组建“香溢”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化身数字新农人,把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传统农业,全力构建“种产销”全链条服务体系,走出一条“党建+数字+产业”的融合发展新路径。
执“共富之笔”织网,厚植振兴根基
梅雨季节,暴雨如注,眼看着大棚里成熟的玉米即将被淹,邓秋萍急得直掉眼泪。关键时刻,“香溢志愿服务队”的红色身影冲进雨幕。“秋萍姐,别慌!我们来帮忙!”志愿者饶航一边安抚,一边带领大家冒雨抢收。雨水混着汗水顺着脸颊流下,他们顾不上擦拭,弯腰、采摘、搬运,动作娴熟又迅速。“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我的玉米都要烂在地里了,这可是全家一年的指望啊!”
雨过天晴,望着堆满货车的玉米,邓秋萍紧紧拉着志愿者的手,声音哽咽。饶航笑着摆摆手:“我们就是来为大家办实事的!多往田间地头跑,才能知道大家缺啥,咱们一起把日子越过越好!”
图为 香溢志愿者帮忙玉米种植户采摘玉米
青年志愿者童然也是其中一员,她揉着发酸的腰,却笑得灿烂:“采摘玉米看着简单,实际干起来才知道多不容易!挑玉米要看成熟度,掰玉米得讲究巧劲,稍不注意还会被叶子划伤。农户们太辛苦了,能帮上忙,我心里特别踏实!”
执“数字之笔”破题 激活产业基因
凌晨五点,夜色还未完全褪去,“云上玉米”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已轻手轻脚地走进玉米大棚。大棚内湿气氤氲,玉米叶上的露珠簌簌滴落,青年党员金飒黎利落地架好直播设备,对着镜头元气满满地挥手:“家人们早上好!看看咱大同镇的‘金娃娃’,玉米须还挂着晨露呢,刚测的糖度高达 18.7%!现在下单,从大棚直接打包送到您家冰箱!”镜头扫过一排排排列整齐的玉米,翠绿的叶子与金黄的玉米棒交相辉映,宛如一片金色海洋。这场持续3 小时的直播,弹幕不断,点赞飙升,最终带动当天线上销量实现新突破。
图为 香溢志愿者进入大棚为农户提供直播技术支持
面对农产品销售难题,志愿服务队带来的“数字法宝”堪称“及时雨”。他们不仅为农户提供专业拍摄设备和技术支持,还直接走进农田,手把手教学。“邓大娘,您对着镜头笑一笑,就像和老朋友唠家常一样!”志愿者饶航蹲在地上,耐心调整着镜头角度。而“设备租赁、场景搭建、直播培训”这三项技术包,更是为农户量身定制。种植大户邓秋萍看着手机里不断刷新的销售数据,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总愁销路,现在好了!多亏志愿者帮忙调试设备,5G直播画面又清晰又流畅,比超市的展示屏还带劲!”
执“创新之笔”赋能 重塑产业形态
“香溢助农”工程的创新活力,不仅体现在数字领域,更如涟漪般向线下层层蔓延。建德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联合当地村委会,为周边卷烟零售户打造“助农小集市”制定了完整的方案。统一设计了印有“建德玉米”地理标志和宣传标语的展架、遮阳棚,让每个零售户的摊位既整齐划一,又醒目吸睛。
周边的卷烟零售户在“诚信互助”小组长谢芬的带领下纷纷响应,主动腾出自家店铺门口最显眼的位置,精心布置 “助农小集市”。有的零售户用玉米叶、麻绳等材料对摊位进行装饰,营造出浓郁的田园氛围;有的在摊位旁放置音响,循环播放着轻快的宣传音频。为了保障玉米的新鲜度,零售户们还自发配备了小型冷藏箱,将玉米妥善存放。就这样,小小的店铺门口,在“香溢助农”工程的推动下,成为了农产品与消费者的暖心连接点,既方便了周边居民,又拓宽了农户的销售渠道,更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未来,建德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将继续带领“香溢”志愿服务队扎根乡土,因地制宜开展多样化志愿服务。那一抹抹跃动的“志愿红”,将如点点星火,在广袤田野上持续闪耀,凝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让丰收的金色希望在大棚内外不断生长!(白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