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后的第五天,定远县程桥村的水田蒸腾着灼人的暑气。管中文佝偻着脊背在秧苗间艰难起伏,泥浆裹着他干瘦的小腿,颤抖的指尖捏着秧苗,迟迟未能插入泥土。田埂尽头,维系全家生计的小店已闭门三日——农时如铁律,沉沉勒紧了这对白发夫妻的喘息。当滁州市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姜少荣带着“徽映”志愿者拨开稻浪寻至老人面前,管中文眼眶泛红,那句哽咽的“看到你们我就有指望了!”成了滁州烟草帮扶征程上最温热的注脚。
把柜台变成“连心桥”
在定远县朱湾镇,失去右臂的宋海欧曾以为人生坠入永夜。如今,他单手拂过光洁的玻璃柜台,动作利落如战士擦拭钢枪。这方柜台的蜕变,正是滁州市烟草专卖局“金叶先锋”党建品牌深耕民生的无言见证。
那年归家途中的车祸,不仅夺去了宋海欧的臂膀,更碾碎了家庭的支柱,徒留巨额债务与满室泪光。横祸无情,人间有爱。政府的帮扶政策如及时雨,残疾证、低保证为他兜住了生活的底。滁州烟草更主动伸出援手:慰问金解燃眉之急,崭新的卷烟柜点亮希望;客户经理们频频登门,悉心指导经营、整理货架、疏导心结,助这一家人重拾破碎的信心。
如今,宋海欧的小店月销卷烟百余条,盈利稳定在千元上下。站在焕然一新的柜台后,他目光笃定:“以前在外漂泊,小店荒废。如今烟草公司这般倾力相助,我定要干出个样子!独臂,也能为家撑起一片天!”柜台这头连着责任烟草的担当,那头系着不屈生命的重生。
从输血到造血:大地生长的答案
在滁州烟草的帮扶图谱里,外力援手仅是序章,激活内生动力、实现“自食其力”,方为终极的答案。
清晨六点,红星村的薄雾尚未散尽,张锦世的身影已在百亩葡萄园中穿梭。指尖轻抚饱满的果串,他对来访的滁州烟草驻村干部展颜:“今年挂果,比去年多三成!”谁曾想,这位年产值超20万元的种植能手,十年前因一场重病债台高筑,蜷缩破败土房长吁短叹。
2014年,滁州烟草驻村工作队初抵红星村,满目是连片荒坡与留守老人空洞的眼神。“发钱救急易,让土地生金难!”时任驻村书记王德标的笔记力透纸背。他们敏锐锁定了红星村独特的沙质土壤——粮食的贫地,却是葡萄瓜果的天堂。张锦世,成为首批“拓荒者”。工作队全程护航:严把品种关、特邀专家驻田授技、创新助农直播拓销路……一次次突破尝试,终于让曾经的“输血针管”,化作大地上奔涌的毛细血管。每根舒展的葡萄藤仿佛都在诉说:土地永不辜负汗水,希望在耕耘处倔强拔节。
微光成炬,照亮角落
滁州市烟草专卖局依托“一户一档”动态台账,将帮扶的触角精准延伸至残疾、孤寡、重疾等特殊群体的屋檐下。“徽映”志愿服务队的足迹,从来安县半塔镇高山村的田间地头,到明光市留守儿童的书桌灯前……哪里燃着困难客户的期盼,光便照向哪里。
滁州市烟草专卖局会议室的荣誉墙上,“全国文明单位”奖牌熠熠生辉。“民生账本无KPI,但户户皆是必答题。”主要负责人的话语,道尽了帮扶工程的初心。当宋海欧在店铺自信的递出货品,当张锦世望着累累硕果笑纹舒展,当明光孩童在画纸上描摹“志愿服叔叔”的身影——这些温热的瞬间切片,已悄然垒起民生答卷最沉实、最珍贵的落款。
恰如那枚镌刻于志愿服上的“徽映”标志:金叶始终追寻阳光的方向,而它深扎的根系,正默默滋养着每一寸渴求光亮的土壤。
(滁州市烟草专卖局 张雅文 姜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