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一线书写匠心

2025-06-16 12:40:54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卷烟物流中心,薛飞的工具箱总被大家伙称为“百宝箱”,里面除了常规的扳手、螺丝刀,总躺着一些奇形怪状的自制小玩意儿——有的像弯曲的铁片,有的像加长的套筒,甚至还有用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卷烟物流中心,薛飞的工具箱总被大家伙称为“百宝箱”,里面除了常规的扳手、螺丝刀,总躺着一些奇形怪状的自制小玩意儿——有的像弯曲的铁片,有的像加长的套筒,甚至还有用废弃零件拼凑的“小装置”。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土发明”,却常常是解决设备疑难杂症的“独门秘方”。同事们笑称薛飞是“设备神医”,但他自己清楚,每一次“妙手回春”的背后,是无数个深夜的琢磨,是手上洗不净的油渍,更是对设备这些“老伙计”那份近乎执拗的责任心。

薛飞是巴彦淖尔市卷烟物流中心设备技术部副主任,在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从初入物流领域的新人,逐步成长为全区烟草系统的物流技术骨干,他用匠心和实干镌刻下属于自己的奋斗印记,展现出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

二十年坚守:在设备轰鸣中淬火成钢

薛飞正在进行包装机维修 拍摄:胡伟康

自2006年入职的那一刻起,薛飞便与物流领域结下了不解之缘。时光悄然流转,从初入时怀揣着对物流行业的懵懂与憧憬,到逐渐熟悉业务、扎根其中,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2015年卷烟物流中心迁建的号角吹响,更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犹如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征程。从那时至今,前后跨越了两个十年,在这漫长的二十年岁月里,薛飞始终坚守在物流一线,如同一位坚毅的守护者,见证着巴彦淖尔物流从人工分拣到半自动分拣、再到全自动分拣的改变。

“设备故障就是命令、保障运行就是责任!”这句质朴却铿锵有力的话语,在十年岁月里被薛飞淬炼成行动的标尺。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午后,异型烟分拣线突发故障,分拣组长闫晓峰的电话里满是焦急:“薛主任,异型烟分拣线出现故障了!”放下电话后,薛飞抓起工具箱冲向车间,工具在工具箱内碰撞出急促的脆响,如同他奔赴“战场”的冲锋号。抵达设备旁,他熟练地戴上白手套拨动传送带,很快便锁定故障根源,然后半蹲在设备边,用扳手调整齿轮。当传送带重新发出平稳的转动声,闫晓峰激动地说:“薛主任,您这双手简直就是设备的‘救心丸’!”类似的“设备保卫战”,二十年间累计上演几千余次。每一次俯身检修的背影,都是与时间的激烈赛跑;每一次设备重启的轰鸣声,都是对尽责担当的生动诠释。

每年“元春”旺季,都是物流人最紧张的时刻,对薛飞来说,更是一场硬仗。2025年的“元春”,分拣工作持续了22天,而薛飞在物流中心整整坚守了22天。办公室和休息室成了他临时的“家”,手机24小时不离身,随时等待着设备的“召唤,”巴烟物流人都说,“元春”的分拣线里,最亮的不是灯光,而是薛飞眼中对工作的执着与热忱。

区域攻坚:让旧设备在新战场焕发新生

在区局党组提出打造“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物流规划的战略布局下,巴彦淖尔被确定为西部区域物流建设中心,这一历史重任沉甸甸地落在巴烟物流人肩上。作为设备技术部负责人,薛飞深知“让旧设备在新战场焕发新生”是关键一仗。西部区域物流整合讨论会上,薛飞主动请缨,眼神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说:“这些设备主体结构完好,巴烟物流人既能吃透技术,也能扛下搬迁!”

2023年5月的阿拉善盟卷烟物流中心内,薛飞等5人小分队正在进行设备拆解,“大家记得按照拆解图,对相应部分粘贴编号,以便后续组装。”经过72小时昼夜鏖战,薛飞带领这支小分队圆满完成设备拆解、装车、运输和搬迁工作。设备搬迁回来后,更大的挑战摆在薛飞眼前——如何迅速重组、调试并投入使用。设备安装的难度数倍高于拆解,任何一处细节偏差都可能导致系统瘫痪,唯有对设备构造烂熟于心,方能确保万无一失。于是在薛飞、设备技术部成员和兄弟单位技术骨干齐心协力之下,众人分工明确、夜以继日,测场地、定方案、调设备,仅用两周时间就完成了两条异型分拣设备的利旧改造安装。

2023年6月2日,分拣设备启动键按下后,蓝色传送带载着首箱卷烟平稳通过时,连续熬了3个通宵的他眼眶发红却笑出声来。薛飞说:“看到它顺利运行,之前的再多苦和累,现在都值了。”通过“利旧+技改”组合拳,物流费用率下降9.66%,人均配送效率提升24.98%。

薛飞正在进行分拣线组装  拍摄:胡伟康

这次尝试不仅是西部区域物流中心的宝贵成果,更为全区系统积累了极具价值的经验。2023年8月,薛飞配合区局(公司)物流处开展了东部区域物流整合设备技改和业务整合工作。采用“分拣流程再造,动线重新优化”的方法,对呼伦贝尔岭东物流分拣设备进行重新布局、“利旧+技改”、升级改造、数据对接等工作。从西部到东部,薛飞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匠人匠心、精益求精”的理念。

创新密码:在问题里“淘”出金点子

在全市系统创新学习会上,新员工小胡问道:“薛主任,每年这么多创新课题,您怎么总能找到突破口?”正在擦拭机械手臂模型的薛飞转身一笑,指尖轻点着桌面的设备故障记录本:“不是我找方向,是问题在喊我们,你看这里,上个月装卸工说卸货时每天得弯腰700多次,这不就是创新的起跑线?”他抽出一张标注着卸货区搬运动线的泛黄草图:“创新从来不是空中楼阁,关键在小、实、新、活——从一线痛点中找课题,在细微处见真章。”

这话在“卷烟入库自动化码垛装置”的研发中得到印证。当装卸工小张蹲在卸货平台擦汗:“现在每天卸700箱烟,腰都快直不起来了”,薛飞当场蹲下身测算人工搬运动线:“从货车到托盘,平均每箱弯腰0.8米,一天就是560米垂直距离,相当于爬140层楼。”他带着团队用45天完成设备安装和编程,历经47次程序调试,终于让自动化码垛机实现无间隙对接卸货。如今小张站在操控屏前笑着说:“现在按下启动键,40分钟就能卸好一整车,这‘神器’比我们原来装卸速度快了,劳动强度小了!”

这种问题导向的创新思维,在“烟草物流机械设备声纹智能诊断系统和卷烟分拣末端智能识别装置”的研发中达到新高度。当薛飞盯着2024年设备故障报表上的设备故障停机维修记录时,陷入了沉思,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对设备故障进行提前预警。在经过查询大量资料,突然想起医生用听诊器给人看病的场景:“设备故障前肯定有异响,就像人咳嗽是感冒前兆。”他带着团队在分拣区各装置旁加装20个声音接收器,凭借“土办法+硬功夫”,团队累计采集2000小时设备运行音频,自主搭建起声纹智能诊断模型——当设备老化发生故障前,系统会采集到非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异样声音,并及时发出警报。这项“听声辨故障”的技术不仅让设备故障率下降20%,更摘下2025年全区烟草系统QC成果二等奖。

薛飞看着分拣末端工人说,“你看分拣末端还在人工核对烟箱,不仅慢还不准、这就是下一个创新课题。”于是,薛飞立马带领团队研发出卷烟分拣末端智能识别装置,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卷烟品规和数量进行高效识别,荣获2025年全区烟草系统QC成果三等奖。“获奖只是逗号,不是句号。”在他的办公桌上,贴满便签的问题清单永远比荣誉证书更醒目——这些被反复摩挲的问题清单,正是打开物流智能化大门的“匠心密码”——让设备更“聪明”,让劳动更便利,让创新更有温度。

二十载光阴荏苒,薛飞的工装上始终沾满机油与岁月的印记,却也闪耀着新时代工人的璀璨光芒。从设备旁的“救火队员”到创新潮头的“智慧先锋”,他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既托举着卷烟物流从传统迈向智能的转型重任,更书写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匠心传奇。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技术骨干的成长轨迹,更是无数扎根一线劳动者的精神缩影——他们以企业为家,凭技能报国,在轰鸣的设备间奏响“劳动最光荣”的时代强音。(胡伟康)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