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接力·驻村答卷丨把好政策“种”在土地上

2025-10-03 17:50:57 来源: 河南日报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  9月28日午后,千长伟刚走进周窑村村口,老槐树下摇着蒲扇闲聊的几位老人一眼就瞧见了他。有人笑着招手,喊了声:“千书记,过来歇会儿!”话音未落,旁边几个人也跟着笑起来,那语气就像是喊自家人。 

  9月28日午后,千长伟刚走进周窑村村口,老槐树下摇着蒲扇闲聊的几位老人一眼就瞧见了他。有人笑着招手,喊了声:“千书记,过来歇会儿!”话音未落,旁边几个人也跟着笑起来,那语气就像是喊自家人。

  千长伟原是焦作市审计局派驻中站区龙翔街道周窑村的第一书记。虽已离任半年,可大伙儿见到他,还是一样亲切。

  刚驻村时,千长伟开垦出半亩荒地,陆续种上南瓜、丝瓜、花生和红薯。

  他种地不只为收成,更是想尽快融入村庄——地种了,和村民的话题也就多了起来。种子是乡亲们送的,秧苗也是跟着大伙儿一起买的。等到瓜果成熟,他就拿来和邻居换点别的菜。这样一来二去,村里啥情况、谁家有啥事,千长伟都摸得门儿清。

  周窑村有600多亩林果地,杏、桃、李子、核桃、山楂等果树遍布山野。“以往,村民们只能挎着篮子,到山下市场或路边叫卖。果子一旦来不及卖出,便掉落在地上腐烂,让人看着心疼。”村民靳和平说。

  千长伟见状立刻行动起来,发朋友圈,发动同事、朋友踊跃订购。紧接着,他请来电商专家开展培训,一步步引导村民学会了自主在网上售卖。如今,这些果树每年为村民带来超过90万元的稳定收入。

  千长伟像一座“跨界桥梁”,整合资源、对接需求。他主动叩开一扇扇单位的大门,不是“等风来”,而是“追风去”——“咱们这儿有没有合适的项目资金?村里有没有能对接的好项目?”

  他与农业农村局对接,请来农技专家走进村庄,不仅带来了技术,更带来了成片连翘生机勃勃的希望;

  他与水利部门沟通,绿化灌溉用的蓄水池正紧锣密鼓施工,清水即将滋润绿化植被和连翘种植基地;

  他又去民政局了解政策,真正暖了人心——一座覆盖数个村的老年幸福院顺利建成,目前正在加紧装修,将来村里老人的一日三餐有了新着落……

  在千长伟的推动下,河南省图书馆周窑乡村分馆悄然落成;村里建起一支15人的文艺宣传队,用质朴乡音和鲜活歌舞,将平凡日子点缀得活色生香。

  几年来,周窑村先后荣获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入选河南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

  “千书记,俺们真舍不得您走啊!”天刚擦黑,得知千长伟回到村里的消息,越来越多的乡亲们赶到村委会,要跟这位贴心人说说话……

  留言板

  驻村,是融入乡亲的日常,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是把村民放在心头,做事常思他们是否满意;是让自己成为百姓信赖的人,有事愿意头一个想到你。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