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我看,我记录丨去省档案馆探寻家国印记

2025-10-02 17:24:08 来源: 河南日报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   ■开栏的话  脚踏红色热土,奔赴科研前沿,穿行振兴乡野,触摸文旅脉动。我们记录——坚守如磐的初心、奋斗如火的激情、希望如光的信念、历史如山的厚重。即日起,本报推出“我在,我看,我记

   ■开栏的话

  脚踏红色热土,奔赴科研前沿,穿行振兴乡野,触摸文旅脉动。我们记录——坚守如磐的初心、奋斗如火的激情、希望如光的信念、历史如山的厚重。即日起,本报推出“我在,我看,我记录”专栏,让我们一同走进新闻现场,在行走河南中,读懂中国,感知巨变。

  □本报记者 金京艺

  国庆前夕,9月28日,我走进了位于郑州市东南隅的河南省档案馆新馆,带着好奇与敬意,从浩如烟海的档案中,寻找那些与国庆节相关的“家国印记”。

  “河南省人民政府是哪一天正式成立的?”带着这个疑问,我跟随讲解员步入展厅。答案,最终在一份珍贵的《河南省人民政府通令》原件里,悄然浮出。

  “1949年5月1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开封成立,吴芝圃任省政府主席。这份档案便是成立河南省人民政府的通令,宣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辖区和政府组成人员及分工……”讲解员张裕宁小心翼翼地展开这份泛黄的文件,声音沉稳而充满敬意,“它不只是一纸文书,更是河南走向新生的第一声宣言。”

  现场,来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青年学子王志强在展柜前驻足良久。他感慨道:“以前只知道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今天才如此真切地看到,就在新中国成立前,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人民政权已稳稳扎下了根基。这种感觉,就像触摸到了家乡的‘出生证明’,非常震撼。”

  如果说文书档案是历史的骨骼,那么影像档案则是其血肉与灵魂。跟随讲解员的脚步继续参观,一张老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1949年10月,新乡地区人民在街头载歌载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每一张脸上都绽放着发自内心的喜悦。

  “你看这位老大娘,笑得多开心啊!”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郑州市民张女士指着照片动情地说,“这就是‘站起来’的喜悦!76年过去了,这种情感通过一张照片直接传递过来,比任何说教都有力量。”历史的瞬间在此刻变得可感可知,参观者们仿佛能听到当年的锣鼓喧天,感受到那喷薄而出的家国情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在省档案馆犹如“时光长廊”的展厅里,我清晰地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个鲜活的“高光时刻”:从1956年中共河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现场照片,到1977年恢复高考后河南省首份高考试卷;从红旗渠精神镌刻的奋斗丰碑,到“米”字形高铁网织就的幸福生活……这些珍贵的档案,如同一个个扎实的年轮,记录着中原大地的沧桑巨变。

  在档案修复室,我见到了正在进行档案修复工作的省档案馆科研技术处工作人员马文杰、王喜峰。揭粘、清洗、拼对、修补加固……他们正屏息凝神,修复一份红色档案,如同为历史“疗伤”的医生。

  从事多年档案修复工作的马文杰说:“我们的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让这些独一无二的历史凭证‘延年益寿’,把民族的记忆完整地交给未来。”

  窗外,是即将到来的节日喧嚣;窗内,是穿越时空的静谧对话。省档案馆内,正在举办的“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河南档案史料展”,与国庆元素交相辉映。一位年轻观众在观展后感慨:“从抗战的伟大胜利到新中国成立,是一段壮丽的奋斗史诗。了解了曾经的苦难与牺牲,才更懂得今天举国欢庆的深刻意义。”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