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这座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的城市,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转型变革。
从昔日“一进焦作府,四两黑煤土”的传统工业重镇,到如今产业多元、活力四射的现代化城市,焦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材料产业是焦作产业转型的先锋军。
作为国内无机氟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多氟多打破锂电关键材料技术垄断,成功实现从传统氟化工向新能源材料的转型升级。
“在焦作,这样的新材料龙头企业并非个例。”9月30日,焦作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臧振田介绍,龙佰集团、天宝桓祥等重点企业齐聚于此,推动锂离子电池新材料、超硬材料分别入选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六氟磷酸锂、导电炭黑、钛白粉等产品产销量均居全球第一,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硅烷产销量全国第一,磷酸铁产能跻身全国前五,在全球新材料产业版图中占据重要一席。
绿色食品产业则是焦作的另一张亮丽名片。
在温县,以大咖国际为支撑的“蜜雪冰城”“幸运咖”品牌加盟门店全球已突破5.3万家,这里成了亚洲最大的茶饮供应链品牌驻地,将“焦作造”的甜味送往世界各地。
“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拥有大咖国际、蒙牛乳业、立达老汤等企业,打造出一条舌尖上的产业链。”焦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宋振宇说。
高端装备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也是焦作的优势产业之一。
建厂一甲子的风神轮胎是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轮胎生产企业,产品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焦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付希强说,该市拥有风神轮胎、中原内配、瑞庆汽车等重点企业,先后获评国家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造纸装备制造基地,“焦作智造”正在全国乃至全球舞台绽放光彩。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焦作锚定“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紧扣“1+2+4+N”目标任务体系,深入实施“345”创新行动,着力培育“3+13+N”产业链群体系,推动传统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和未来产业链“三链”协同发力,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引领经济迈向新高度。
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该市深入实施“一转带三化”行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累计创建省级以上质量标杆企业2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5家、专精特新企业28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传统工业底色不断刷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成势。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链,焦作推动新兴产业从“零散布局”转向“系统作战”,新兴动能加速壮大。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3.8%、15.2%,分别高于全省28.9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
未来产业布局稳步推进。空天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有序开展,遥感测绘、无人机生产应用等下游企业招引培育同步发力;依托智慧岛、5G产业园等载体,成功创建省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先行先试)城市。
服务业发展效能持续提升。全市货运周转量、交通运输货运量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3位,山东港口集团豫北内陆港、中原(豫北)大宗物资综合物流枢纽等园区先后建成。
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焦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粮食总产稳定在200万吨以上,平均单产超500公斤、居全省第一。
数据见证转型成效:焦作三次产业结构从2020年的7.4∶42∶50.6优化为2024年的6.2∶42.5∶51.3,2023年、2024年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2位,资源枯竭城市转型4次获评年度绩效评价优秀格次。
面向未来,焦作将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围绕做好“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外字号”四篇大文章,持续培育壮大“3+13+N”重点产业链群,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道路上笃定前行,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