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渠润乡”赋能资福振兴 湖财学子探索数智乡村新路径

2025-07-28 10:48:06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 数字活水润乡土 青春智渠赋新能供稿:赵雯婷、钱瑞帆、罗意凡 供图:彭媛园、毛梓洁、钟秉益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智渠&rd

 数字活水润乡土 青春智渠赋新能

供稿:赵雯婷、钱瑞帆、罗意凡  供图:彭媛园、毛梓洁、钟秉益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智渠”社会实践队于7月6日至15日,赴湖南省宁乡市资福镇开展了以“智渠润乡:数智赋能资福‘三新’振兴实践”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立足专业优势,以“智渠引灌、智水润苗、智流续脉”三线并进,为当地产业升级、人才培育、文化传承注入数字动能。

智渠引灌:数智技术激活产业新动能

在实践期间,队员们深入调研资福镇红旗村、珊瑚村等四个村部和一个社区的农业种植情况。队员们通过与工作人员、农户的访谈,全面梳理了传统生产模式与销售渠道的现状。在晒烟基地,队员们顶着烈日记录下病虫害识别靠肉眼、种植采摘纯人力、品质把控凭经验的传统操作流程。“现在最怕遇到病虫害,一旦蔓延就会损失惨重,要是能有设备提前预警就好了。”烟农周师傅的话道出了农户对智能化监测技术的迫切需求。队员们亲身体验采摘、晾晒、烘烤等工序,深刻体会到“一片烟叶从田间到炕房”的艰辛,更坚定了用技术助力产业提质的决心。在水稻种植基地,无人机掠过稻田的场景让队员们振奋不已。“过去100亩地要3个人喷一天农药,现在无人机1小时就能搞定,还能精准控制药量。”基地负责人介绍的“科技增收账”,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数智农业的强大效能,也更加坚定了数智兴农的决心。

 

 

队员体验晒烟流程

 

 

队员参观晒烟大棚

基于调研成果,实践队结合专业知识,计划形成关于资福镇特色产业数智化转型的调研报告,从建立病虫害智能监测网络入手,为当地产业升级提供可落地的“数字处方”。

智水润苗:科普启蒙培育乡村新人才

青少年是乡村振兴的未来力量,提升其数字素养是筑牢人才根基的关键。实践队面向资福镇中小学生,精心设计了“AI科普讲堂+编程启蒙”的系列活动,让前沿科技走进乡村校园。

在AI科普讲堂上,队员们用生动案例讲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场景,从智能语音助手到农业机器人,激发学生们的科学兴趣。编程启蒙课上,队员们用代码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科技的种子,活动覆盖学生200余人次,不少学生在课后表示:“以前觉得AI和编程很神秘,现在知道它就在身边,我想认真学习编程知识!”

 

 

队员开展AI与编程知识课程

除此之外,实践队联合窑里社区开展“安全护航”行动,通过情景剧、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防溺水、防性侵知识,并开展音乐、手工、体育等丰富的素质拓展活动,让乡村青少年度过一个充实又欢乐的暑假。

 

 

手工折纸课现场

智流续脉:数字技术焕发文化新生机

为让千年福窑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活力,实践队开展了“智流续脉”计划,通过文化“溯源—活化—传播”三步法,构建文化传承新路径。

队员们调研资福窑景区,用录音录像记录制陶工艺、历史故事。通过镜头全程记录匠人揉泥、拉坯、修坯、上釉、烧制的完整流程,生动展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制作短视频在抖音、B站等平台发布,让更多人看见资福窑。在“我为资福窑代言”活动中,实践队为窑里社区青少年精心设计“AI赋能福窑”科普课程,指导学生利用AI绘画、制作资福窑宣传海报,鼓励青少年为家乡文化发声,引导青少年感知科技赋能文化的魅力。

 

 

陶艺师傅正在拉坯

实践结硕果,青春续担当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资福镇留下了产业转型建议,更让队员们在躬身实践中深化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队长赵雯婷表示:“看到数字技术能切实解决老乡们的难题,才真正明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义。”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智渠”社会实践队以数智技术为笔,以青春担当为墨,在资福镇的乡村振兴画卷上留下了鲜明印记。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与资福镇的合作,让数智之水持续滋养这片土地,为构建“产业新、人才新、文化新”的乡村振兴生态贡献高校力量。

 

 

结业仪式上实践队与同学们合照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