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的城市里,有人拖着行李箱奔赴远方的风景,有人围坐餐桌共享团圆的温馨,而在湖北保康县的烟区,一场与“黄金叶”有关的忙碌,早已在晨曦中拉开序幕。这里没有景区的喧嚣,却有着最质朴的期盼 —— 烟叶收购的“黄金期”里,无数身影坚守一线,用十二分的热忱,接住了烟农大半年的辛劳与希望。
图为忙碌在分级台的分级队员
清晨七点,薄雾还没散尽,保康县各烟叶收购站的铁门就吱呀推开。后坪收购组的院子里,人影已经晃动:司磅员蹲在电子磅秤旁校准数值;分级队员们将空筐码得整整齐齐五颜六色的筐子碰撞在一起,发出“哒哒”的脆响,像是为一天的忙碌奏响序曲。“这几天正是中上部烟叶的‘关键期’,耽误一天,烟农大半年的辛苦就白白付出。”主评员陆彦彦一边理着分级筐,一边跟队员念叨,口袋里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着各村烟农的售烟时段 —— 为了错开人流,他们提前一周就靠微信群、电话把每日收购量分到各村,让烟农不用扎堆等着售烟,少跑冤枉路。
七点半,院外传来三轮车的突突声。詹家坡村80 后烟农詹贵贤来了,车斗里的烟叶用塑料布裹得严实,他刚停稳车,掀开塑料步,金黄的叶片边缘泛着油亮的光,刚摊开在分级台上,负责分级的老高就伸手捏了捏烟叶的厚度,指尖蹭过清晰的叶脉,笑着朝詹贵贤点头:“小詹,你这烟叶漂亮,今年的烟比去年的好!” 詹贵贤挠挠头,脸上露出憨厚的笑:“有你们这群懂行的在,我卖烟心里踏实,不用怕定级不准。”
图为烟农詹贵贤交售烟叶
上午十点,歇马烟站迎来送烟高峰。院子里的水泥地被车轮碾出淡淡的痕迹,三轮车、小货车挨挨挤挤,车斗里的烟叶堆得像座座 “小金山”。烟农们掀开塑料布时,带着烘烤香气的热气扑面而来,混着休息室飘来的茶水香,成了国庆里最特别的 “烟火气”。分级区里,工作人员各守一方,手指在烟叶间翻飞,动作娴熟—— 指尖拂过叶片,快速分辨叶脉的纹路、成色的深浅,不一会儿,上等烟、中等烟就被归拢筐子里,标签贴得工工整整。
图为评级员在分级台评定等级
正午十二点,休息室里飘起欢声笑语。工作人员端着热茶、热乎的简餐,挨个递到烟农手里。歇马镇东坪村的烟农王正德捧着水杯,喝了口热茶,忍不住跟身边的人念叨:“现在站里想得比家里还周到,不仅管中午饭,全天都有热茶喝,还专门给我们配置了烟农休息室!” 长椅上坐满了歇脚的烟农,有人聊着今年的收成,有人算着卖烟的收入,笑声在休息室里轻轻回荡。
傍晚六点,最后一筐烟叶过磅的 “嘀嗒” 声落定,工作人员终于松了口气。司磅员邓月苹对着账本逐行核对数字,笔尖在纸上划过沙沙的响;宋永彩把定级单叠得整整齐齐,放进档案柜;陆彦彦握着扫帚,把分级场里的碎烟叶扫成一小堆,等忙完这些已经晚上7点。
图为司磅员整理收购台账
这些守在烟叶收购一线的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双手接住了烟农的期待。国庆的乡村大地上,他们弯腰定级、过磅结算的身影,是最动人的风景;这份不计得失的坚守,便是献给祖国最质朴的礼赞 —— 用平凡的付出,托举着烟农的增收希望。(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