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行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便捷的订票服务成为人们出行的关键一环。然而,一些山寨订票App却利用消费者追求低价、便捷的心理,设置重重陷阱。它们以看似诱人的价格吸引用户,实则在购票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额外收费,让消费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而且,强制捆绑销售保险的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还增加了不必要的消费支出。更严重的是,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导致消费者遭受诈骗等风险,给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如何规范订票App市场,让消费者能够安心、便捷地购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小小订票App的乱象,反映出当前互联网消费市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规范电商平台的商品质量到整治网络贷款的违规行为,从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到提升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一系列针对互联网消费乱象的整治行动,体现了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决心。
互联网消费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互联网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更高的市场发展水平意味着更高的要求。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和法律武器,推动互联网消费市场从“野蛮生长”向“规范发展”转变,努力让每个消费者都能享受到安全、便捷、公平的消费环境。
解决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强化监管与提升消费者防范意识并重。此前,部分地区的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对一些违规的山寨订票App进行了查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山寨订票App不断变换“马甲”,监管难度较大。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同时,消费者自身也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知名的订票平台,仔细阅读相关条款,避免陷入山寨订票App的陷阱。
不过,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情况各异。一些消费者可能更注重价格,容易被低价吸引;而另一些消费者则更看重服务质量和安全性。在整治过程中,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引导市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订票服务。
构建良好的互联网消费生态,既需要宏观层面的政策引导和监管,也离不开微观层面的消费者自我保护和企业自律,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不妨就像整治山寨订票App一样,在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上精准发力,使互联网消费市场的规范和发展成果体现在更多可知可感的消费体验中,让更多可靠的“保障”守护消费者美好的生活。(黄晓敏)